自從2019年6月發放5G牌照以來,國內的5G建設就如火如荼的建設起來,截至目前為止,國內5G基站的建設數量已經超過了60萬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還在日前宣布提前完成了全年的5G建設目標。
不單是運營商們對于5G的建設非常癡迷,更為激進的則是國內的手機廠商們,自從在2019年推出5G手機以來,截至目前為止,國內手機廠商們推出的5G機型已經達到了幾十塊,價格從千元到接近萬元不等。
目前我國的5G終端數量已經超過了1.5億部,無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從5G基建的角度來講,國內都已經是當之無愧的5G領頭羊。
雖然5G必然是未來網絡通訊發展的一個趨勢,但是就目前來講5G是不是真的如宣傳所說的那樣開始改變社會、改變生活了呢?
我想對于這樣的問題大家都已經有了答案吧。
實際上,關于目前5G到底做出了哪些改變,又存在哪些問題并不是我個人妄下論斷的,而是相關部門和專家自己承認的。
此前,就有相關部門的領導公開表示,當前5G建設有些過度超前,現有5G技術不是非常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造成了運營成本極高,因為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難題。
同時,華為運營商BG總裁丁耘也表示,目前雖然5G終端有超過1.5億部,但是因為很多都是“假5G”用戶,因為還存在著“機”、“網”、“套”不匹配的現狀。
所以,對于國內5G建設現狀和未來發展,不但是有關部門和專家們都表示存在問題過多,很多網友們對于5G的建設也是心存疑慮的。
就以目前運營商們宣傳的在線視頻觀看體驗為例,很多網友表示這個場景應用最多的地方是在北京地鐵,但是目前北京地鐵的5G建設并不理想,實際上人們對于5G的使用感知并不強烈。
自從2019年6月發放5G牌照以來,三大運營商們對于5G基建的投入已經累計超過了1800億元。
這個時候我們不禁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運營商們的投入又得到了多少的回報呢?
從長期角度來看,三大運營商對于5G建設的投入必定是獲得良好的收益的,畢竟我國的情況決定了這一特質,但問題在于,至少從目前來看,三大運營商對于5G的投入還是處于虧損狀態的。
我們目前尚不清楚,三大運營商們到底從5G建設中收回了多少成本,因為目前這三家也都沒有做出過詳細的解答,但是從一些數據中我們還是可以窺知一二的。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移動的5G用戶數量超過了1.14億,中國電信的用戶超過了5700萬,中國聯通是三大運營商中對于5G比較謹慎的一家,目前尚未透露自己的5G用戶數量為多少。
目前中國移動平均每月每戶的消費金額為48.9元,與上半年的50.3元相比下降了2.6%,雖然中國移動的5G用戶數量上漲非常迅速,但似乎并未看到有讓其收入回暖的趨勢。
而中國電信平均每月每戶的消費金額為80.6元,其上半年的數據為44.4元,這意味著5G對于運營商的收入確實有著極大的提高。
中國聯通因為沒有公布相關的數據所以我們無法得知其具體的5G用戶數量,但是從公開的消息顯示,中國聯通的每月每戶的平均收入也是上漲了2.6%至41.6元。
對于5G建設,國內到底是一個什么態度呢?
日前,工信部公開表示,未來3年我國仍會處于5G發展的導入期,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建設節奏,努力形成“以建促用”良好的5G發展模式。
對于這句話我們可以理解為未來3年,國內的5G建設依舊會按部就班的進行,不會受到當前情況的影響,同時國內相關部門也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5G依舊處于成長期,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商業效應,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其實對于5G未來的發展確實無需擔心的,因為對于網絡通訊的需求實際上是無止境的,也許類似于賽博朋克的場景在未來就會得到實現,那么對于網絡的傳播速度就需要極高的要求了。
2020年2月,國際電聯已經開始了對于6G的研究工作,而我國早在2019年11月就已經啟動了相關計劃,那么5G的建設發展對于6G來說也是一個極好的實驗對象。
預計6G的標準制定時間為2025年,這對于國內來說時間是非常短暫的,我國在通訊網絡建設上在4G的時候才與國際同步,5G上稍微有些領先,因此,這其實是一件不能放松的事情。
標簽: 5G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