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臺+生態的模式,向云+5G+大數據+AI的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全身投身新基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字底座——這既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宗旨。”
在日前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以下簡稱:PT展)上,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東風做出如上表態。首次參加PT展的浪潮,也帶來了新一代云網融合的5G產品和應用。
作為通信行業的晴雨表和技術發展的風向標,本屆PT展的核心主題必然是5G。本次展會上,除了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通信企業之外,像浪潮集團這樣的“生面孔”尤其吸引了各方的關注。
新模式呼喚新生態
毫無疑問,由5G帶來以及推動的各種創新應用,必將引發新一輪產業革命和社會變革。基于大帶寬、廣連接、低時延三大特性,5G已經成為行業數字化的神經中樞,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關注,各行各業的廣泛參與。
在本次PT展主論壇上,陳東風表示,ICT的深度融合為浪潮提供了機會。他認為,5G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全新的模式、開放的生態,以及新生的力量。
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5G最重要的價值或者說是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全面驅動全行業、全產業的變革,催生新需求、創建新業態,為經濟注入新動能。
當下,5G極大地激發了行業客戶的需求,但是與此同時也遭遇到很多問題。
陳東風列舉了一個煤礦的例子。據他介紹,山西某家煤礦想利用5G解決之前的很多痛點,譬如井下監控、內部通信、設備的遠程控制等需求,煤礦對5G滿懷期待。
然而現實仍是一如既往的骨感,煤礦的很多個性化網絡需求,諸如環形組網無節點故障的傳輸速率二次開發之類的問題,還無法在原有的模式下得到滿足。
顯然,從行業客戶的角度來看,5G的網絡服務能力與需求之間有著一定的差距,存在成本高、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這也使得行業客戶投入力度不大,進而導致運營商收入不高。
浪潮認為,問題的核心在于5G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不夠,欠缺力度。基于此,5G產業發展迫切需要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打造更開放、更廣泛、更協同的合作生態,聚合創新的新生力量。
與4G以及更早的時代不同,5G需要更加開放的網絡架構和服務,需要更多的ICT融合設備廠商、網絡服務商、云服務商,以及更多的行業應用開發和集成商。
陳東風表示,5G網絡是一次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重要重構和統一,行業客戶將可以第一次自己決定網絡的質量,還可以保證數據的可用性、機密性和完整性。
某種程度上,這種心聲就要求各種力量應該建立起更加開放和廣泛的合作生態,從而滿足行業客戶千差萬別的個性化需求。
新生態期待新力量
5G產業的新生態需求,將浪潮這樣的“生面孔”推上了舞臺,這也是歷史的必然:當產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或者是內在,或者是外界,總會有某一方來擔當“破壁者”。
當然,浪潮并沒有將自身定義為“破壁者”,而是首先定位于5G產業的“新力量”。我們的印象中,在此前一些關涉到產業融合的案例里,“新力量”往往能夠激活產業內外,最終起到一錘定音的關鍵作用。
陳東風認為,“新力量”的參與將會更好地推動網絡架構和服務的開放,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連接5G與行業,共同構建新模式、打造新生態、推動全業態創新發展。
“浪潮致力于成為新一代云網融合的5G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全力打造最滿足行業需求的5G網絡產品,大幅降低行業客戶使用5G的成本,加速推動5G和行業的融合。”
他表示,基于云原生的基礎架構、開放的網絡能力、網絡和計算深度融合的設計理念,浪潮打造了網絡+AI、云邊端+AI的新一代智能云網產品,滿足行業客戶在不同5G應用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
基于以上理念與產品,浪潮已經聯合運營商、IT產品供應商、服務集成商、行業應用廠商等方面,為深圳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院提供了專享、開放、安全的5G網絡產品與服務,支撐5G應用的創新與發展。
陳東風強調,以上絕非一個簡單的專網部署或是網絡部署案例,而是一個深度融合了5G+云+大數據+AI的協同創新平臺,其核心價值就是網絡專享及5G教學實踐、智慧應用和創新研究。
此外,圍繞著產業升級改造和應用服務創新,浪潮已經聯合各類生態伙伴,形成了涵蓋工業互聯網、智慧園區、智慧水利、智慧環保、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12類場景的5G+MEC的應用實踐。
浪潮在5G產業的優勢,在于云網關鍵技術突破、軟硬體系化產品、云數智協同、多行業深度鏈接,以及產業生態體系等五個方面。藉此,浪潮將“構建新模式,打造新生態,聚合新力量,共同推動5G產業創新發展”,陳東風的表態擲地有聲。
新力量推動新發展
PT展期間,在IMT-2020(5G)大會主論壇——5G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浪潮集團副總裁林巍表示,每一個行業對5G的訴求都是獨特的,甚至是千差萬別的,因此5G要改變社會,就必須全方位和深入地審視行業客戶的真實需求。
目前,“最后一公里”仍是掣制5G行業應用的核心因素,即5G與行業需求沒有真正實現無縫對接。究其原因,在于5G產業缺乏更加廣泛的生態,以及更多力量的參與。
作為新一代的CT廠商,浪潮希望在5G時代通過高性價比的產品,打造開放的網絡能力,推動云網的深度融合以及AI的賦能,充分連接5G與行業。
林巍表示,在目前聚焦邊緣計算和5G行業專網兩個方向,浪潮產品技術的四大特性,即云原生、開放、融合與智能,將能得到最充分和恰當的發揮。
據了解,浪潮新一代云網融合的5G產品已經深度參與了三大運營商的內部測試,得到了對方的良好反饋。與此同時,浪潮在5G領域的探索成果,也在自身的智能工廠以及部分行業客戶的現場,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在PT展同期的5G小基站面向行業應用與生態研討會上,浪潮集團CNET事業部總經理武帥對浪潮5G小基站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分享。
他表示,5G小站是基于通用硬件進行開發。在通用硬件上,浪潮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供應鏈,因此可以說浪潮做5G小站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據介紹,浪潮在5G小站的產品設計上,充分融入了IT和CT能力,共同做云化的BBU(基帶處理單元),對之進行微服務化、模塊化,云化部署。
當然,浪潮的產品是充分開放的。不光可以連接自家的RU(射頻信號單元),也可以連接其他廠商。“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對接更多廠家的RU,滿足垂直行業不同的無線接入的方式。”武帥表示。
作為5G的新力量,浪潮希望聯合方方面面,共同形成產業的上下游聯動,一起推動5G產業的發展,不斷探索5G與行業的結合點,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以工匠精神助力數字中國的建設。
5G浪潮,奔涌而來。
標簽: 通信展上的“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