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播前沿技術和先進成果,切實落實“鏈長制”,推動移動信息產業鏈創新發展,中國移動科協攜手產學研用各方組織開展科技周系列活動,聚焦移動信息產業鏈關鍵難點,共商協同創新,共謀產業未來。
在主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賀俊表示,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從1G空白到5G領先,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不過,遺憾的是,在社會科學領域,特別是經濟學界,對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為什么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缺少分析和剖析。”
在此背景下,賀俊發表《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從追趕到領先的經濟學解釋》的主旨演講,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
賀俊認為,中國移動通信產業趕超具有特殊性,一個重要原因是移動通信技術演進具有短周期的特征。
數學、物理基礎理論的進步不斷催生出頻率復用、小區分裂、分集、新型調制、新型編碼等突破性通信技術的涌現,使得移動通信頻譜利用效率按照“庫帕定律”指數級提升。同時,ITU、3GPP等國際通信標準化機構開展的系統性、組織化工作,使得移動通信技術呈現出以十年左右為周期的代際演進特征。此外,科學推動和需求拉動雙重作用下催生的短周期和代際演進技術范式,決定了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競爭格局呈現周期性調整、甚至洗牌的經濟范式。
除了上述背景,賀俊還從經濟學的視角來闡述中國移動通信產業為什么成功!
第一,從制度視角來看,我國的產業治理體制,企業和政府保持高頻互動,但同時政府的決策又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第二,從能力視角來看,中國在移動通信管理部門的主要官員都是專業化的技術型官員,他們對產業技術和產業市場有非常深的理解。第三,從產業政策視角看,我國移動通信產業的政策,不是簡單的貨幣型補貼政策,而是塑造了有效的競爭戰略。
賀俊用中國TD的成功和美國WiMAX的失敗來佐證上述觀點。首先,當時在信產部的指導下,通過在“非原則問題”上做出讓步換取中國TD技術與歐洲LTE的融合發展,而美國WiMAX沒有選擇兼容的戰略,后期再想兼容時已錯過商業化窗口。其次,不同的產業鏈協調模式,中國TD選擇了以用戶牽引為核心的全局協調,而美國WiMAX在推進過程中充滿了利益沖突和產業鏈的不一致。
有了這樣的成功經驗,展望未來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如果要再創輝煌,需要滿足一些條件。賀俊指出,第一要充分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更充分地融合;第二要繼續適度超前部署的政策;第三充分發揮用戶牽引的核心優勢;第四制定行之有效的競爭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