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艷艷李勇銳通訊員雷蕾
3月11日,記者來到洛川縣長壽豆業有限責任公司京兆豆腐坊,寬敞明亮的廠房里熱氣騰騰,干凈衛生的全自動化豆腐生產線在不停地運轉。
京兆村位于洛川縣南7.5公里處,全村230戶1115口人,京兆村與洛川縣大多村落一樣,村民的主導產業就是種植蘋果。作為鄉村振興示范村,近年來,該村立足實際,依據村情民情,調整產業結構,于去年3月引進洛川縣長壽豆業有限責任公司京兆豆腐坊,該豆腐坊目前有工人13名,其中有9名是當地的村民,豆腐坊的建立讓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
京兆村村民謝金霞,自從豆腐坊建成后就一直在廠里打工。她告訴記者,她們家有5畝果園,這幾年果園連年受災,也沒有多少收入,出去打工家里又沒人照顧。在豆腐坊打工一個月3000元的工資,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不誤家里的活計。“一年果園的收入再加上豆腐坊打工的收入有近6萬元,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謝金霞說。
與此同時,村上還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引領產業轉型發展。村民吳曉軍退伍后,一直在外打拼,去年帶著對家鄉的熱愛,打算返鄉養羊,村干部為他積極協調養殖場地,利用廢棄的院落建起了羊場。吳曉軍說:“養畜結合對一個家庭來說收入是非常可觀的。”
如今,吳曉軍已成為京兆村的致富帶頭人,他打算今后帶領更多的村民發展養殖產業。
京兆村不僅在產業上讓村民在收入上得到提升,更是在精神文化方面大力挖掘傳統文化,加以繼承和發揚。洛川縣京兆老秧歌早在2008年就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秧歌。
韓禮才是一名退休干部,從小就喜歡秧歌的他,希望能把村里的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退休后的韓禮才在村委會的支持下,經常和村里的老人一起排練演唱老秧歌,在他的引領下,村民們都關注并學習傳唱老秧歌。同時,他們還用傳統的秧歌曲調進行改編傳唱,歌頌黨的好政策,讓洛川老秧歌更有生命力,也能更好地傳承下去,進一步提升了村民文化自信。“通過我們的傳唱,激發了大家對京兆老秧歌的興趣,讓京兆老秧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韓禮才說。
同時,村里還整合資源,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務隊、五老服務隊、優秀學子服務隊等,定期組織各類志愿服務隊進行環境衛生整治、矛盾糾紛化解、假期中小學生學習輔導等服務活動。定期開展京兆鄉村大舞臺,堅持遵守“一約四會”制度,修訂新的“過事”標準,遏制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風氣,培育勤儉節約、風清氣正的鄉風家風民風。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擴大蘋果主題公園建設,打造蘋果矮化密植示范園,促進蘋果提質增效等,通過一系列措施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讓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讓京兆村的鄉村振興工作更上一個臺階。”京兆村第一書記呂會剛說。
(文章來源:延安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