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4日,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陜西省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下文簡稱《計劃》)的通知,該計劃意在幫助陜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其科創經濟發展儲備“子彈”,也體現出政府對于陜西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視程度。
根據《計劃》內容來看,到2024年底,將實現陜西省規模以上企業不少于2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0家,并力爭新增30家以上科技型企業上市。
陜西推科技企業翻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陜西省將啟動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倍增計劃,通過實施“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力爭到2024年底實現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及其中的規模以上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在“十三五”末的基礎上翻一番:即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不少于2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50家,力爭新增30家以上科技型企業上市。
實施“登高”工程的主要舉措包括:通過設立科技企業能力提升計劃項目,利用“項目+補助+配套”方式,落實首次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萬元獎補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夠激勵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
通過運用“升規”工程支持科技型企業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加強“小巨人”企業培育帶動,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國家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首次認定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可獲獎勵50萬元。
同時,積極培育打造一批專注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出色、市場占有率高、抗風險能力強的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發揮大企業大集團技術引領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此外,陜西還將聚焦重點產業鏈,落實“晉位”工程,將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作為規模以上企業培育對象入庫培育,每年遴選350家左右重點企業,加強幫扶、指導、服務;納入重點重大項目的給予項目總投入50%的配套資金支持(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實施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后備企業推薦、篩選、培育等工作機制,助力科技型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拓寬深化科技金融作用。
科創板儲備“子彈”?
科技創新是陜西最鮮明的優勢之一,近年的發展成果也可圈可點,其中,西安在科創領域上更是有著突出表現。
數據顯示,2021年,西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900余家、增長25%,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超過8500家、增長30%;截至2022年4月,西安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9家,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中位居全國第七、領跑西北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啟動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一年以來,其作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的總窗口,聚集了一大批高校、院所和企業的創新資源,總窗口新引進科技型企業431家、科技成果轉化企業120家、各類金融機構在總窗口設立分支機構65家,發行科技金融產品42款。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引領下,2021年全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99家,總數達到8397家,同比增長35.48%;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11189家,同比增長38.67%;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7家;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2343.44億元,同比增長33.23%;首次認定191家瞪羚企業和98家潛在瞪羚企業。
據了解,2022年,陜西省將持續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加速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秦創原上市項目涉及科創研發、現代服務、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整體呈現出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等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秦創原也具備種類豐富的金融支持,例如組建了以政府為主導的省內第一支種子基金——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種子基金。該基金規模一億元,主要投向一些科技型成長企業,為秦創源促進科創企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
抓住科創企業深入創新的發展機遇,并在陜西省科創企業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支持省內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實現規模倍增,也將進一步加速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增添動能和活力。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