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月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節能環保中心獲悉,該中心與《節能與環保》雜志社、北京能源學會日前舉辦了北京市綠色發展及碳達峰碳中和大宣講專場活動。相關學者、研究人員和技術企業在會上對低能耗建筑實現的路徑及相關技術進行了分享,助力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超低能耗建筑目標的實現。
據了解,在大宣講專場活動中,既有建筑近零能耗改造技術、輻射空調技術在低碳能耗建筑中的應用、雙碳目標下城鎮清潔供暖解決方案等應用案例介紹,又包括基于機器視覺的室內環境控制系統等綠色技術的講解。
上海集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超低能耗聚氨酯復合材料,便是低能耗建筑材料的應用之一。據該公司市場總監蔡玲介紹,超低能耗聚氨酯復合材料只占傳統鋁合金型材碳排放的17%,。這種高性能超低能耗門窗型材具有極低的導熱系數,讓建筑達到高質量低能耗的建筑標準,讓既有建筑的改造實現節能減碳目標。
“發展超低能耗建筑是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帶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途徑,也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的重要抓手。”北京中創綠色系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風君說道。
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碳排放近40%來源于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能耗——這意味著必須盡早盡快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
今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的《“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億平方米以上。
具體到北京,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北京市發改委在8月9日印發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規劃》中,提出了北京低能耗建筑的目標:“十四五”期間,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從“十三五”時期的53萬平方米增加到500萬平方米以上。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