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農業保險保費規模、保費增速、賠款增速居全國第一;“險資入粵”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成為全國首批實現定制醫療險全覆蓋的省份之一,并印發全國首份定制醫療險服務規范;全國首創廣州家政服務“商業+公益”綜合保險項目……2月9日,廣東銀保監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劉云海在2022年度廣東保險業新聞通氣會上發布廣東保險業2022年的“成績單”,上面出現一連串的“首位”“首次”“首份”“首創”。
(相關資料圖)
截至2022年末,全省保險業總資產2.0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7%。全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894億元,同比增長5.65%,賠付支出1745億元。其中,廣東銀保監局轄內(不含深圳,下同)原保險保費收入4367億元,賠付支出1304億元,為社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658萬億元,在穩定經濟、保障民生、深化改革和強化監管等方面呈現高質量發展成果。
●南方日報記者張艷周美霖
險資入粵金額首破2萬億元
2022年,廣汽埃安以A輪182.9億元的單筆融資刷新行業紀錄,是新能源車行業最“吸金”的“獨角獸”。領投的股東名單中,排在第一的是一家險資——人保資本。無獨有偶,廣東另一家“獨家獸”企業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也吸引了另一家險資光大永明的2億元戰略投資。
源源不斷的保險資金涌入廣東。“2022年,保險資金累計投資金額2.19萬億元,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4.66%。”劉云海說道,險資投資超300個科創項目,包括核電廠、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型企業,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動能。
保險資金具備明顯的長期性,從他發布的這項數據可見一斑:保險資金支持廣東政府債券發行,累計投資余額2562億元,平均投資期限在15年以上。
此外,保險資金還具備穩定性和安全性,在服務制造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需要長期穩定資金投入的領域具有優勢。數據顯示,在廣東,險資累計投資制造業余額4380億元,為堅持制造業當家、挺起產業脊梁提供金融力量。
在基建方面,劉云海介紹,保險資金累計在廣東發起設立基礎設施類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108個,投資各類基礎設施項目余額3396億元,覆蓋公路、港口、能源、水利等重點領域。通過不動產債權計劃、不動產直接投資、不動產基金等方式,投向棚戶區改造、產業園區建設、商業辦公樓宇等項目,累計投資余額3370億元。
完成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
三年目標
2022年,梅州興寧的水稻種植戶何建清收到人保財險的33萬元理賠款后,種糧更有勁頭,不僅將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1200多畝,還盤活了400畝撂荒地;廣東肇慶的水產養殖戶馬國斌家的魚塘成了中華財險打造的全國首個“云保險魚塘”,打開手機隨時查看水體溶氧量、溫度等防損指標,還有理賠的一站式服務。
他們只是千萬個受益于廣東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農戶代表。2022年,廣東農業保險迎來跨越式發展,主要指標走在全國前列,轄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1.08億元,保費規模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69.73%;支付保險賠款49.30億元,同比增長一倍,業務增速、賠款增速均居全國第一;提供風險保障2674.89億元,獲賠受益農戶178.14萬戶次。
廣東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三年計劃始于2019年,如今保費規模從彼時的全國第14位躍居至全國首位,保費增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4.79個百分點;廣東農業保險深度從2019年的0.43%升至2022年的1.52%,圓滿完成省委、省政府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三年任務目標。
農業保險保障力度不斷“提標”,糧食安全和大宗農產品保障能力提升。2022年,廣東銀保監局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推動在全省17個產糧大縣開展水稻種植完全成本保險試點,保額提高到1250元/畝,水稻、能繁母豬保險覆蓋率達80%,水稻制種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農業保險“保防救賠一體化”的建設穩步推進,劉云海介紹,廣東銀保監局指導機構累計投入防災減損資金1.08億元,實現降本增效4.48億元,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防災減損服務能力。
定制醫療險實現全省覆蓋
2022年,保險行業推陳出新,為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好的保險服務。劉云海表示,2022年,轄內保險機構共承保8.28萬家外貿企業,同比增長37.18%,提供風險保障3.92萬億元,同比增長21.24%,賠款10.26億元。
在助力融資方面,2022年廣東保單融資規模達746.7億元,同比增長14.32%。還進一步擴大“貿融易”金融服務覆蓋面,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為銀行發放無抵押保單融資提供風險保障,已提供融資約30億元。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為有效應對疫情沖擊,服務“六穩”“六保”,2022年,廣東保險機構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等群體捐贈保險1080萬人次,提供風險保障5.19萬億元。此外,廣東保險業加大對物流、餐飲、零售等困難行業支持力度。2022年,旅行社責任保險覆蓋面持續擴大,提供風險保障77.37億元,同比增長13.8%。
病有所醫、享有健康,是民生所盼、時代所需。2022年,大病保險覆蓋廣東7554萬城鄉居民,累計賠付34.6億元。落實困難群體大病保險傾斜支付政策,轄內各地市均已實現困難群體起付標準下降不低于70%,支付比例高于70%,已累計為7.15萬名困難群體賠付3.46億元。
劉云海表示,2022年,廣東保險業持續提升定制醫療險等普惠型健康保險項目的保障能力,運用商業機制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數據顯示,2022年,定制醫療險已實現廣東全省覆蓋,參保人數達1784萬人,同比增長近50%,成為全國首批實現全省覆蓋的省份。全省25個定制醫療險項目中,已有近七成實現了既往疾病可承保可理賠,近七成項目覆蓋了醫保目錄外的醫療費用,全年累計為51.9萬人次賠付13.9億元,穗歲康、佛醫保等項目還完成了近5000件次的罕見病理賠案件,保障程度實現較大提升。
伴隨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2022年,廣東保險業積極支持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加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推動力度。多家保險公司在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中增加重度失能、護理保險等責任,實現了養老年金保險與護理支付責任的靈活轉換。
截至2022年末,廣東已有9家公司共10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落地,累計承保保單1.25萬件,為消費者積累了超過1.5億元養老資金。推動個人養老金試點順利落地,轄內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共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113.8萬戶,多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上線。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