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居民生活提供“同城化”便利一直是各城市群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此方面,關中平原城市群近日又添新動作。
【資料圖】
日前,西安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通知稱,為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住房公積金協同發展合作協議》要求,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保障作用,支持關中平原城市群其他城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在西安市購房需求,現恢復辦理在西安市購買自住住房的關中平原城市群成員城市(寶雞、咸陽、銅川、楊凌、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市)和觀察員城市(延安、三門峽)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以上城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與西安本地繳存職工享有同等貸款權益。
“一定程度來講,西安市與周邊相關城市的公積金互認互貸配合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設工作,有助于形成更優的人口布局,助力于區域人口、產業的融合,對于促進區域協同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中指研究院西安分院研究總監支家駿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西安市與關中平原城市群相關城市間實現公積金互認互貸除便利購房者外,對區域內人口與產業融合發展等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公積金互認互貸
至少在今年年初,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各城市間公積金互認互貸工作即已啟動。西安市在其《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曾提出,2023年要實施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地區通辦,年內實現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
日前,2023年關中平原城市群市長聯席會議在西安市召開。據當地媒體報道,此次聯席會議還召開了住房公積金協同發展分會,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楊凌示范區、商洛、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延安、三門峽共14個市(區)在分會上簽訂了《關中平原城市群住房公積金協同發展合作協議》,明確要在互認互貸合作機制、提取業務協作機制、資金風險防范機制以及理論研究共享機制等四個方面建立常態化長效協作機制。
此次西安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的相關政策通知即為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住房公積金協同發展合作協議》要求,主要政策內容為恢復辦理關中平原城市群9個成員城市及2個觀察員城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在西安市購房的公積金貸款業務,相關城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與西安本地繳存職工享有同等貸款權益,貸款辦理的具體資料以現行政策要求為準。
“此次西安市與相關城市公積金互認互貸打通了西安市與其他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成員城市公積金貸款的壁壘,能夠切實減輕購房者的置業負擔,也能夠減輕人口流動的后顧之憂,同時有利于促進住房消費,滿足購房需求同時提振樓市預期。”支家駿指出,當前西安市單繳存職工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為65萬元,雙繳存職工最高貸款額度則為85萬元,而首次申請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住房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下的,首付比例最低為20%,購買住房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上的首付比例最低為25%;此次西安市與相關城市公積金互認互貸,既加大了公積金對購房者的支持力度,也提高了公積金使用效率。
加強多方面合作共建
實際上,作為公共服務跨地通辦重要事項,各城市群間都在推進公積金互認互貸工作,近年來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以及黃河流域等城市群紛紛提出要建立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機制。
今年以來,為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國多地在公積金貸款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據中指研究院監測,(?)年以來,全國各地已出臺公積金相關政策超200條,政策主要集中在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公積金首付比例、允許公積金支付首付款、支持“商轉公”貸款、提高租房提取公積金額度等。
除公積金互認互貸外,2023年關中平原城市群市長聯席會議還發布了《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未來三年,關中平原城市群相關城市將在深化對外開放、基礎設施、產業協作、科技創新、文化旅游、生態環保、公共服務開放共享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建,到2025年,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活力、經濟實力、輻射能力大幅提升,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