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顧日升通訊員朱廣才周日圣花滿中)曾經因為水環境管護難、成為包袱的村莊河溝,如今,在興化市大垛鎮丁家村卻成了眾人競標的“香餑餑”“聚寶盆”。
連日來,氣溫回暖,在丁家村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村民茍永國正往河里放置地籠。“4月下旬小黃蟹就上市了,現在先把籠放下去,觀察觀察小黃蟹的長勢?!逼堄绹χf。
“小黃蟹”又稱“六月黃”,是上年夏天投放的蟹子,然后在翌年4月下旬至8月捕撈上市,規格在50克至100克之間,價格每斤40元至50元,主要銷往蘇南地區及上海、杭州。2021年,茍永國的小黃蟹毛收入23萬多元,除去2.4萬元的蟹子成本,基本上就是凈收入了。
除了小黃蟹收入,還有螺螄、螃蟹、青蝦和魚的收入,2021年,茍永國承包的村莊河溝養殖收入逾80萬元。
今年47歲的茍永國,是丁家村河面養殖承包人。該村共有莊河360畝、生產河140多畝,累計500多畝。上一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茍永國從標的22.5萬元競至50萬元,獲得承包權。新的一輪,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他又從標的50萬元競至150萬元,獲得續包權。
“既管護了水環境,又獲得養殖高效益,這魚是怎樣養的呢?”興化市副市長王曉秋在檢查丁家村水環境管護情況時連連驚嘆。
和許多村莊一樣,多年前,該村河道也存在水花生、水上漂浮物及水體富營養化兩大頑疾。為治理水花生、水上漂浮物,早在2010年該村便落實保潔員,采取外設卡口攔截、內打撈的方法,每年管護費得上萬元。水花生、水生漂浮物漸漸得到有效遏制,水體富養氧化卻未得到改善。
瞅著漸漸清爽的河面,村里決定發包養殖,但必須實施生態養殖模式,保持和改善水環境。2012年1月,村里對外發包,一輪五年。村民茍永付以22.5萬元獲得承包權。養殖中,茍永付按照規定養殖草魚、鰱魚、鳙魚等魚種,不投食。村里驚喜地發現,渾濁、泛著油花、生著藻類的富氧化狀態沒了,水花生、水上漂浮物也沒了。茍永付每年也能掙上一兩萬元。
2017年12月,村里對河面進行新一輪發包,以上一輪中標款額為標的。茍永國以50萬元中標。
“河深、水清、流暢,莊河的大河面條件好,不能只投魚苗,必須綜合利用。”茍永國在總結茍永付養殖經驗的基礎上,探索立體養殖模式,“因為年均上繳10萬元,一年的毛收入至少要有20萬元,才能有收益?!?/p>
第一著,投放扣蟹苗。2月間,和蟹塘一樣,同步投放蟹苗。蟹苗投下去,需要匹配的食料。茍永國就花3萬多元投放了12噸螺螄。意想不到的是,9月至12月的螃蟹上市,收入就超過20萬元。冬季拉網捕魚,又收獲近20萬元。除去上繳10萬元、蟹苗、魚苗、螺螄投入近10萬元,第一年就獲純收入近20萬元。魚類食料除了水中浮游生物,還有沿河蟹塘撈出的水草,食料充足。
第二著,增養“小黃蟹”。不投餌料、不投藥物,由于養殖的純綠色,茍永國常規養殖的河蟹特受青睞,收購商承諾如在正常蟹市的其他季節有成蟹,更歡迎。于是,茍永國在夏季購買蟹子投養。蟹子每斤30多元,投放800斤。第二年4月下旬,開始捕撈小黃蟹上市,毛收入20多萬元。它們都以水體中投養、繁衍的螺螄、浮游生物為食。更可喜的是,螺螄繁衍力強,第一年投放的螺螄,繁衍得滿河皆是,在滿足餌料的基礎上,每年還捕撈出售獲得5萬元的收入。
第三著,改養大規格魚苗。“往年投養的是常規規格的魚苗,到年底拉大網捕撈,在市場上形成集中上市,魚品不大、價格也較低,也沒有顯出綠色魚品的優價效應?!逼堄绹f。于是,他在11月從當地蟹塘購買上斤規格的白鰱、鳙魚,不僅價格低,而且長得快,第二年六七月間便選大留小捕撈上市。此時,正是市場空缺期,價格賣得較高。一年,6萬斤成魚,收入34萬多元,都是批發出售。
“三著并舉后,一年養殖毛收入穩定在80萬元左右?!逼堄绹f,基于這樣的底氣,2021年12月,村里新一輪競標,他競至150萬元,年均30萬元。
“河溝養殖,這樣的承包價格,在興化東部及東南部地區僅此一村?!贝蠖怄傓r業農村局水產站站長韓偉表示,茍永國“立體養殖”的做法,走出了一條“ 以水養魚、以魚治水、以漁增收”的路徑,曾經是水環境管護包袱的河溝,成了興村富民的“聚寶盆”。
(文章來源:泰州日報)
標簽: 立體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