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25日,2022中國一汽第二屆先進制造技術“‘旗智· iM’高端論壇”在長春舉行。《中國經營報》記者從本次論壇中獲悉,中國一汽針對“雙碳”目標,正式發布制造過程“雙碳”發展研究報告,同時展現中國一汽已經取得的節能降碳成果以及未來將要持續實施的綠色低碳技術策略。
在汽車生產制造的過程中,中國一汽對每個工廠、每個工藝環節進行全面排查,積極尋求碳達峰、碳中和的創新技術和管理措施,最終制定了制造領域的四大降碳策略:低碳技術、效率提升、清潔能源、過程協同。
【資料圖】
在這四大降碳策略之下,中國一汽制定了具體可行的制造低碳技術路線圖,從能源入口、能源使用、能源管理三個維度識別出12類34項低碳技術。通過這些低碳技術的實施,累計可降低全價值鏈碳排放56萬噸。2021年,中國一汽應用節能技術開展碳排放治理項目13項,已實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5萬噸/年。
中國一汽董事、黨委副書記王國強表示,近年來,中國一汽在制造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創新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中國一汽將始終牢記使命責任,加快落實阩旗技術發展戰略,加大技術攻堅力度,以工藝技術創新為重點,以數智化為關鍵,真正成為汽車產業原創技術策源地,發揮產業鏈龍頭帶動作用。
“雙碳”研究取得成果
主論壇期間,中國一汽工程與生產物流部總經理、中國一汽制造技術學會會長畢文權先生分享了《中國一汽“旗智·iM”雙碳技術發展研究》的報告,多維度地介紹了一汽集團高效、智能、透明、低碳的制造能力體系。
在中國一汽紅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基地——繁榮工廠,中國一汽全面秉承綠色低碳的理念,從再生能源使用、環保工藝應用及污染末端治理等環節入手,實現廠區內全生命周期節能降碳。繁榮工廠整個廠房屋頂采用光伏發電技術,每年可節約電費100多萬元。工廠壓縮機熱能轉化率為85%,可以供應全廠的淋浴用水,借助雨水收集系統每年可節省用水上萬噸。
同時繁榮工廠運用干式漆霧過濾裝置,可將空氣中的雜質過濾到0.1mg/m3以下,并再次送入空調系統循環利用,以使能耗降低50%。配備沸石轉輪+RTO焚燒處理裝置,廠內VOC去除率達99%,熱能回收利用率達95%。而集成光伏發電和梯次電池技術的應用,則能每年節約標準煤9.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3.7萬噸、二氧化硫864噸。
一系列數據的背后離不開一汽集團深度把握“雙碳”大趨勢下的新能源技術創新以及在制造過程中的精益求精。
畢文權表示,“一汽集團加大對電池和電池集成制造技術創新力度,實現電池能量密度大幅的提升,電池體積成組率達到57%,電區最高效率93.9%,實現電驅系統核心資源自主掌控,后續將在技術方面繼續加強攻關,突破固態電池制造技術,增強新能源產品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支撐產品的使用環節降碳目標的達成。”
當前,隨著汽車“新四化”的到來,一汽集團在數字化方面也在快速轉型。畢文權表示,“在低碳制造建設制造過程中,一汽集團實現數字化管控平臺,將工廠數字化車和節能管控深度融合,對能源進行覆蓋式管控,整合工藝規劃設計中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尋求達到碳排放的最優解,同時為后續節能技術導入提供可擴展的協同平臺”。
據其介紹,在能源管控搭載制造的過程之中,能源數字化管控平臺能夠建立自適應能源供需平衡模式,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閉環管控,實現最優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多能互補和技術創新能源使用模式,進行合理調配,實現新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時調配熱能、天然氣、工業、水等傳統能源介質,進行余熱回收、中水回用等余能再利用。
畢文權表示,“一汽集團還針對不同生產環節用能特點差異化制定節能策略,推廣節能裝備,積極開發高耗能設備節能技術,推廣制冷設備群控等技術,進行重點用能設備的低碳化治理,減少天然氣高溫水及電能用量,重點設備能耗能降低35%。”
他還表示,一汽集團在工藝開發過程中,將碳排放量納入工藝設計要素,采用虛擬仿真技術建立工藝實施的碳排放模型,通過虛擬仿真的反復迭代優化,從制造技術的設計源頭降低制造過程的碳排放量。在智能化控制技術應用方面,對生產全過程賦能,綜合運用仿真建模,人工智能動態調用等科技手段,創新開發烘干爐降頻控制、梯次控制、工位照明、自適應控制、ABC智能空調系統等智慧管理、管控技術。
在低碳物流方面,一汽集團也正通過推進物流管控智能化,物流配送無人化,物流裝備綠色化,打造了透明可視、準時高效、低碳環保的質量智慧物流管理平臺。“紅旗供應鏈對10個業務場景進行數字孿生,實現23類數據同步聯動,數據實時可視、可調取、可分息,利用邊緣計算和供應鏈指揮兩大平臺,實時監控24個核心指標的運行狀態,支撐改進決策。紅旗無人化物流建設節約了倉儲資源20%,推廣無人化自動配送設備應用,將紅旗工廠配送環節的自動化效率提升至80%以上,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畢文權表示。
將繼續推廣“雙碳”治理技術
為應對全球氣候挑戰,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畢文權表示,“未來10年,國家將出臺各行業碳核算指南,引導資金人才流向減排領域,制定政策法規和懲罰措施,達成國家碳排放總量達成目標。目前關于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相關法規仍在研究之中。”
事實上,汽車行業的低碳發展對于落實我國“雙碳”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汽車領域碳排放量占比高,交通領域的碳排放、僅次于工業和建筑,是我國第三大碳排放源,其中汽車碳排放約占我國交通領域碳排放的80%以上,是落實交通領域碳減排目標的關鍵領域,其中汽車產業鏈長涉及多領域交叉融合,汽車從最初的生產環節到最后的使用報廢回收,涉及鋼鐵油氣等眾多產業,汽車產業的低碳發展,將推進整條產業鏈的低碳化發展進程,在減碳效果上產生協同效應。
畢文權表示,進入“十四五”以來,產品電動化趨勢開始加速,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325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速度遠超出預期,汽車產業的賽道正加速從原油車為主,向新能源車為主進行轉換,新能源車的快速普及,使綠色出行和智能化交通成為可能,可進一步釋放交通運輸低碳化的潛力。
他還表示,“為實現汽車行業碳中和,我們需要準確把握‘雙碳’治理發展的趨勢,聚焦整車生產環節的碳排放管理,實現低碳產品為目標,以整車制造環節碳排放治理為重點,以供應鏈和物流管控為輔助手段,全面推動驅動‘雙碳’治理。”
一汽方面表示,中國一汽將會繼續對集團內所有整車及零部件企業進行“雙碳”治理技術推廣,逐步完善綠色低碳制造標準體系建設。中國一汽旗下的蔚山工廠、長青工廠、繁榮工廠、動力總成工廠、新能源動力總成工廠等,將統一建設碳排放數智化管控系統,同一平臺同一標準,支撐制造過程碳排放管控的數據需求。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標簽: 中國一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