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由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和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聯合主辦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會計審計創新——紀念立信會計師事務所成立95周年學術論壇”近日在上海舉行。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董國群表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注冊制改革需要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董國群指出,上交所科創板實施注冊制以來,已有460多家科創企業上市。與主板不同,科創板公司多涉及新技術和新產業,在此背景下,上交所在關注其科技含量的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如何提高科創企業的會計信息指南質量,即如何讓基于傳統制造業的會計準則更準確反映科創企業的實際價值。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也離不開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和審計服務。董國群認為,審計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是提高會計信息服務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無論是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還是審計機構整體執業質量,均有明顯提升。在不斷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的背景下,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數量出現上升。在2021年年報審計監管當中,上交所加強了與審計機構的合作交流,不少審計機構在審計過程中主動發現并報告相關問題,比如新發現一些上市公司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疑似問題,為后續的年報監管風險化解提供了空間。
董國群表示,在注冊制改革背景下,審計機構的責任更重,在盡職方面的要求也更高。審計機構在執業過程中有時也會面臨專業能力、時間成本等各方面壓力,對此,交易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也力所能及地為審計機構提供服務支持。為幫助審計機構提高執業質量,上交所定期梳理總結實踐當中的典型問題,形成上交所會計監管動態定向發給各事務所。上交所還提供固定聯絡渠道,希望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的溝通交流,做好咨詢等服務支持。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