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關停喜小茶之后,喜茶再次出現關店現象。近日,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稱,喜茶位于深圳南頭古城的首家“手造店”已于近日關閉,而這距離其開業不過1年多時間。
【資料圖】
對于閉店的原因,《證券日報》記者聯系喜茶方面,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目前,在喜茶GO小程序已經無法搜索到該門店,大眾點評平臺顯示門店為“暫停營業”狀態。
據了解,該店鋪成立于2021年9月19日,位于深圳南頭古城,是喜茶的首家手造店。該店鋪對新品進行了分“層”呈現:一樓作為對外窗口,展示手工備料的過程;二樓設有點單區、取餐區,提供手造茶系列產品;三樓設有手沖茗茶區,提供手造純茶與手調創意茶的品飲與社交空間。
從產品來看,全手工制造是這家門店的最大特色。門店提供手炒冰、手造茶和手沖茗茶三個系列50余款手造產品,且僅在此間門店呈現及銷售。店鋪的單品定價大多在26元-50元,最貴的“大顆貓山王榴蓮”,單價138元。從價格來看,“手造店”是喜茶的高端產品店。
除了產品外,該店鋪的設計風格也很獨特。憑借著高端的產品以及喜茶手造店的靈感空間設計,店鋪在開業當天即成“網紅”,成為網友們紛紛推薦的“不可錯過的打卡地標”。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網紅”打卡地,在開業僅一年多后就關閉了。
對此,著名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喜茶關閉高端飲品手造店的核心原因是,當下,整個零售消費都面臨著巨大挑戰,喜茶高端茶飲的消費需求也在緊縮,且資本端對其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或許是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今年以來,喜茶動作頻頻。今年2月24日,喜茶宣布完成全面產品調價,今年內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飲品類新品,并且承諾現有產品今年內不漲價。
11月2日,喜茶關閉了辛苦培育兩年多的子品牌——喜小茶。隨即,喜小茶小程序下架。對于喜小茶關閉的原因,喜茶表示喜小茶是喜茶在產品和價格帶等方面做出的新探索和努力,隨著喜茶價格向下調整,喜小茶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
徐雄俊表示,喜小茶的出現是因為喜茶希望借此來進行差異化市場布局,形成互補,隨著喜茶進行調價并推出平價產品后,喜小茶便與喜茶業務上存在一定重復性,因此選擇關閉此業務線。
值得關注的是,關閉喜小茶后,一直堅持直營的喜茶宣布招募事業合伙人,將在非一線城市以合適的店型開展事業合伙業務。
目前,喜茶微信公眾號開通了“事業合伙”的新菜單,可以進行查看合伙細則和填寫合伙申請。據了解,喜茶事業合伙申請人的條件中明確每個申請人需要獨立申請,不允許再找合伙人。喜茶還要求,成為事業合伙人最基礎的就是成為合格的喜茶員工,在門店工作超過3個月,并充分理解和認同喜茶的品牌精神和企業文化。在技能上,每位事業合伙人都必須通過門店4個崗位的晉升考核,連續3次以上通過現有門店標準的食安品控督檢考核,獲得店長任職能力。同時,成為事業合伙人后必須全職參與日常經營。
對于喜茶開放加盟,廣科咨詢創始人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喜茶開放加盟可以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分散經營風險。
據久謙咨詢的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份起,喜茶在全國范圍內的坪效與店均收入開始下滑。以2021年10月份數據為例,店均收入與銷售坪效較7月份分別下滑了19%、18%;與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下滑了35%、32%。此外,喜茶門店擴張速度明顯放緩。據喜茶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喜茶新增門店數量分別為227家、320家和202家,增速從139%下滑至26%。
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直營、加盟不同模式本身沒有高下之分,很多跨國餐飲連鎖巨頭都是加盟模式為主,喜茶借助事業合伙業務,開拓更多城市市場,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比較合理的選擇。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