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萬眾矚目的考研國家線終于公布,相比往年國家線“節節攀升”。與此對應的是,教育部數據顯示,考研報考人數從2017年首次邁進200萬大關,到2022年達到457萬,人數翻番。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同樣高達474萬人,競爭激烈。
考研競爭加劇除了因為應屆畢業生考研意愿增強,還受到“二戰”群體規模持續增大的影響。
由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以下簡稱就業藍皮書)調查發現,應屆本科畢業生中,不就業繼續準備國內考研的比例從2017屆的2.2%逐年上升至2021屆的6.1%。而且“脫產備考”本科生中約八成曾參加過研究生考試。
從不同院校類型看,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首次考研失利的情況更為普遍,2021屆準備“二戰”比例達5.0%,高于“雙一流”院校(3.7%)。這也反映出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畢業生更希望通過研究生學歷增加就業競爭力。
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2021屆本科生“二戰”群體初次考研失利主要是由于初試總分未達到錄取線(57%),也有將近四成人因為某些單科目沒達到報考院校初試要求,最終未能成功上岸。“二戰”群體里因復試沒通過比例只占7%。
不過由于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的激增,“二戰”甚至“三戰”的難度也不斷增大。
麥可思通過對2016~2018屆畢業半年后準備考研人群的持續跟蹤研究發現,二次(三次)考研的成功率持續下降,由2016屆的48.2%下降至2018屆的43.1%。大約半數的“脫產備考”者最終還是選擇了進入就業市場。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