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我們迎來中國5G商用牌照發放三周年。商用三年以來,無論是網絡建設、用戶規模、智能終端還是應用創新等方面,我國5G產業發展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可以說,中國5G產業發展已經打開了“三生萬物”的新局面。
今日,在由C114主辦的5G“三生萬物”系列之“大咖論道”線上論壇上,華為中國區運營商副總裁黃雒蒙發表了“5G正當時,點亮數智未來”的主題演講。
黃雒蒙表示,中國的5G建設引領全球,中國5G網絡正在普惠消費互聯網、普惠千行百業。從“5G找行業”到“行業用5G”,5G三周年最大的變化在于把“5G改變社會”從理想變成了現實,高質量規模發展成為5G ToB發展的主旋律。過去三年,適度超前的5G建設實現了產業引領,面向未來的5.5G將繼續鞏固領先優勢。
商用三年,中國5G引領全球,普惠千行百業
2019年6月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商用5G的時間表從2020年提前到2019年,較市場預期提前半年,正式開啟中國5G網絡建設和商用的大幕。
“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的5G建設引領全球,中國5G網絡正在普惠千行百業,離5G商用之初行業對萬物互聯的憧憬已越來越近。”黃雒蒙認為,中國5G商用三年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適度超前建設卓有成效,引領全球5G發展。
中國5G發展的三年,也是引領全球5G快速發展的三年。之所以中國5G能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與國內運營商的大力建設和前瞻投入是分不開的。網絡層面看,三年時間里中國三大運營商一直采用適度超前的網絡建設節奏,截至2022年4月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到161.5萬個,占全球5G基站的62%以上,為5G的業務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用戶發展方面,5G登網用戶達到第一個“億”用時14個月,達到第二個“億”用時8個月,第三個“億”6個月,第四個“億”僅用不到4個月,當前在中國登陸5G網絡的用戶已經達到4.5億,占全球5G登網用戶的70%以上;終端方面,截至2022年4月底,全球5G終端型號數量達到1334款,其中677款是手機,在六百多款5G手機里中國就貢獻了80%以上的手機終端型號。
二是5G普惠消費互聯網,網絡升級驅動體驗升級。
由于中國堅持5G的適度超前建設,打開了以建帶用的新局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全新體驗。例如:5G網絡升級帶動體驗升級,讓互動更“流暢”,直播業務從2019年的以固定直播間為主,到2022年隨時隨地的5G網絡助力高清視頻直播;5G短視頻720P+分辨率占比持續提升,觀影更“享受”,過去的4G網絡下短視頻分辨率普遍偏低,而當下在某城市5G網絡下的720P及以上分辨率的短視頻占比已超過80%,不僅畫質清晰,5G網絡還滿足了短視頻開屏即播、隨意切換的用戶需求;新業務和交互方式 “視頻化”,VR/AR逐漸擺脫畫質不清、容易頭暈的不足,開始應用在購物、出行等多個方面,運營商也新推出“5G新通話”業務,從“話音”走向“多媒體”,從“雙向視聽”走向“多維交互”,改變了日常的信息消費行為;這一切體驗的提升和業務的升級,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流量承載在5G網絡上,預計2022年底5G分流比將達50%,將會有接近一半的移動互聯網流量由5G網絡承載。
三是從“5G找行業”到“行業用5G”。
在黃雒蒙看來,5G三周年最大的變化,在于把“5G改變社會”,從理想變成了現實。三年前的產業鏈,還更多處在摸索、創新、試點的狀態,用5G這把錘子四處去找千行百業應用的釘子;三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驕傲的看到,行業在主動使用5G,從敢用、想用到應用、盡用。目前,已有5000多個行業項目在落地和規模商用5G。
例如,港口行業,30+港口城市落地80+項目,5G龍門吊遠控、無人集卡調度等最核心的港口應用場景在7*24小時運行,5G加速了港口自動化/半自化的改造節奏,不斷提升集裝箱作業效率;在鋼鐵行業,全國100強鋼企規模部署了5G,極大地改善了鋼鐵一線員工的工作環境,降低了50%的員工流失,5G+云+AI的實踐在廢鋼定級、自動轉鋼等核心環節幫助鋼企降本增效、提質提產;同時,以公網專用為基礎的5G廣域專網也四處開花,在電網行業,5G深度應用于精準負苛控制,用5G精準限電取代大規模拉閘限電;此外,隨著移動辦公的興起,5G智安內網以其便捷部署、安全接入兩大優勢,在政務、教育、醫療、大企業等行業規模落地。
四是高質量規模發展成為5G ToB發展的主旋律。
5G ToB在中國的優秀實踐,引領著全球節奏。黃雒蒙指出,中國5G ToB這三年“高質量、規模發展“的成績,可以用四大縱深、四大轉變來總結:
四大縱深包括場景縱深、規模縱深、方案縱深、商業縱深。場景縱深方面,行業客戶使用5G從最初的視頻監控、AGV調度這些通用場景進入到遠程控制、機器視覺、高精定位等業務流的核心場景;規模縱深方面,一是5G網絡的規模部署,二是行業終端的規模上量,網絡和終端規模已經是評估一個項目或者行業是否做深做透的重要指標;方案縱深方面,行業對大上行、網絡SLA穩定性有更高的要求,華為聯合運營商不斷打造5G差異化能力,并將這些差異化的ToB方案和特性落地到現網商用的版本中;商業縱深方面,5GToB幫助運營商的業務從ICT升級到OICT,打開了ToB市場新藍海,行業客戶在應用5G后打通了數據孤島、加速了行業數字化升級的速度,產業鏈的各方伙伴都在創造跨行業融合的價值,并分享行業成長帶來的收益。
四大轉變彰顯5G規模發展:第一個轉變是從單一工廠的5G建設到集團多分廠的5G上線,單一工廠創新的成果,讓更多工廠相信5G創造的價值,多個子工廠的5G規模上線是對5G價值最好的認可;第二個轉變是單一企業到整個行業,企業的5G數字化轉型成果得到了行業內的認可,并進行復制落地,華為在華菱湘鋼的5G優秀實踐,在三年內推廣到100多個鋼廠進行著復制和改造升級;第三個轉變是從頭部企業到產業集群,頭部企業在完成5G數字化升級的節奏后,將場景和方案標準化,賦能給上下游產業鏈和其他腰部企業,推動城市內產業集群的5G規模上量;第四個轉變是從國企央企到民企外企,這個轉變打消了大家對5G投資建網的認知,5G建網已經從單純的政策驅動變成了需求驅動,從成本驅動轉變為了價值創造,從早期看ROI的投資收益比,到認可5G使用帶來的價值提升,已經成為了很多企業的共識。
展望未來:5.5G鞏固領先優勢,共筑萬億數字生態
而隨著中國5G產業高速發展,應用場景不斷擴展,行業應用不斷創新,千家萬戶、千行百業不斷涌現的新業務需求和數字化轉型意愿,對5G持續演進提出了迫切需求。至此,5G發展也逐漸開啟了下半場的比賽——5G-Advanced。
在黃雒蒙看來,伴隨著消費互聯網需求不斷升級,同時產業互聯網也加快向新型數字化模式轉型,希望5G能夠進入行業核心生產環節,期望5G技術不斷增強,并提前構筑成熟生態。
針對5G持續演進,2021年4月,3GPP已經確定5G演進標準的名稱為“5G-Advanced”,并決定從R18開始標準化;經過2021年12月的3GPP第94次全會和2022年3月第95次全會,3GPP已經確定了R18的全部立項,開始了5G-Advanced技術標準制定的新征程。業界普遍預計,R18將于2023年12月份完成功能的凍結。
基于對無線產業長期的實踐和展望,早在2020年的全球移動寬帶論壇(MBBF)期間,華為就對于5G的演進提出了5.5G愿景,變5G場景“三角形”為“六邊形”,增強ITU定義的eMBB、mMTC和URLLC三大典型場景,擴展出上行超寬帶(UCBC)、實時寬帶交互(RTBC)、通信融合感知(HCS)三個新場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10倍網絡能力提升和發展新能力的目標,極大拓展了5G發展空間,從支撐萬物互聯到使能萬物智聯。
黃雒蒙指出,5G-Advanced即5.5G,5G網絡能力需要持續增強,我們需要多維度創新構筑5.5G卓越網絡。基于5.5G的愿景,需要不斷融合創新完善六角能力,在上行超帶寬(UCBC)中將實現上行體驗速率超過1Gbps,速率提升近5倍;在寬帶實時交互(RTBC)中將實現端到端時延小于4ms、并確保5-6個9的可靠性,時延降低60%;在通信感知融合(HCS)中實現定位精度小于0.2m,較傳統的UMB模式精度提升2.5倍。
“5G已經開啟數智社會;5.5G將深化數智轉型。”黃雒蒙給出了5.5G的建網理念:在建設一張無處不在的5G千兆基礎網的基礎上,下一階段還需要構建5.5G萬兆體驗層,同時還需將千兆上行、毫秒級時延和亞米級高精定位等多個新能力按需疊加部署,5G網絡能力需要持續適度超前增強,利用5.5G多維度創新成果,不斷滿足消費互聯網的產業升級和走進產業互聯網的核心生產環節的需求。
黃雒蒙總結道,中國5G成績來之不易,過去三年我們適度超前建設5G實現了產業引領,面向未來的5.5G我們仍將要適度超前投入鞏固領先優勢,保持我國通信產業的領先地位。面向未來,要持續做厚5G連接底座,暢享萬億數字化紅利。作為設備商,華為將盡全力去完善5G標準及技術,并增強場景化解決方案能力,為產業伙伴們提供更優的產品和端到端服務。值此5G商用三周年之際,讓我們攜手全球伙伴一起,筑5G生態,促共創共利,共促5G產業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