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網約配送員”成為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新職業之一。近日,《就業優先大局下對新業態“流動性”與“確定性”的分析——以外賣騎手為例》(以下簡稱“報告”)發布,關注外賣騎手的工作經歷對勞動者就業質量、穩定就業的作用。
(資料圖)
晉升、轉崗等人才培養體系
助力勞動者按需拓寬發展空間
報告關注新就業形態中的職業流動,這種流動包括行業內部流動與生態內部流動。
報告指出,騎手職業具有較高的職業開放性和收入公平性,能幫助一些面臨失業的勞動者重新獲得工作機會。騎手職業具備多勞多得、按天結算等特點,為亟需獲得收入的勞動者緩解生存壓力。
除了工作機會,調研報告還指出,騎手職業以其成熟的人才發展體系,幫助勞動者積累社會資本,為勞動者創造多種職業發展可能性。在配送行業內,“老帶新”、新人計劃等培訓不僅幫助新騎手快速適應工作獲得收入,還是培養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95后”小伙孔維鵬起初是一名普通的美團騎手,通過經驗積累和技能培訓,5年間一步步做到站長助理、站長,最終成為城市經理。
據了解,美團配送為騎手群體的轉型發展設計了一套體系,涉及培訓、晉升、轉崗等。比如,“站長培養計劃”面向騎手開放站長等崗位。根據最新統計,在美團配送生態的管理人員中,有約86%的人員由騎手晉升而來,這些管理崗位包括合作商的副站長、站長、城市經理、區域經理、大區經理、業務負責人等。
多名已成長為管理人員的“前騎手”表示:“成為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為身邊人服務”“有了管理經驗,不再是職場小白,對自己是很好的歷練”。
此外,依托美團業務生態,有騎手通過轉崗考試,從外賣小哥成長為“無人機飛手”“自動配送車安全員”。
平臺經濟催生新藍領職業
“穩就業”作用日益凸顯
近年來,互聯網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催生出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同城貨運司機、快遞小哥等“新藍領”職業。相較于傳統藍領職業,這些新就業形態靈活自由,且有利于培養綜合能力,提升新就業形態群體的就業質量,支持“穩就業”大局。
外賣騎手工作時間靈活、自主性強,對于那些工作時間不固定的勞動者,如農民、全職媽媽、“季節性工人”、創業者等,從事兼職允許他們在生活發生變動時調整工作節奏,承擔家庭責任或維持本職工作的同時獲得補充收入。同時,騎手也能鍛煉一系列實用技能,包括口頭和書面表達等通用能力,識路、使用配送專用軟硬件等專業能力,為其融入城市生活、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孟泉認為,平臺經濟承擔了“就業蓄水池”的重要作用,能滿足勞動者的不同需求,即“想發展有通路、想轉行敢邁步、想過渡能兜住”。
也有專家表示,外賣騎手工作的靈活性引發社會對其發展可持續性的質疑,但根據調研,從長遠來看,騎手職業因其穩定性、易得性和公平性,能助力勞動力市場的“確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學界針對外賣騎手職業去向的調研尚為少見,該調研報告從勞動力市場流動的角度考察騎手職業對于就業的價值,肯定了騎手經歷對個體勞動者發展的積極作用,對厘正外賣騎手職業的公眾認知、深入認識騎手職業的“穩就業”作用具有一定意義。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標簽: 外賣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