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上市豬企紛紛發布3月份經營數據,絕大多數基本面呈現出積極向好的勢頭。不過,亮麗數據卻未能讓股價“眼前一亮”,反倒是豬肉板塊竟然連續7個交易日收陰收跌,創下了近21個月來的階段最差紀錄。
(資料圖片)
具體來看,豬肉指數自2023年4月4日見頂2668.75點至今,區間跌幅已達7.90%。其中,該指數已連續7個交易日收出了下跌的陰線。而上次連續7天收陰收跌,還要追溯到21個月前的2021年7月下旬。
盤面上,32家豬肉股中,只有3家收漲,分別是益生股份、新五豐和溫氏股份,其余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天域生態重挫20.91%位居區間跌幅榜首,賽為智能跌幅高達15.38%創2.5個月新低,順鑫農業也大跌了12.37%。金新農、大北農、唐人神等9股同期跌幅超過了5%。
與豬肉類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持續下跌不同的是,近期豬企公布的3月份經營數據卻可圈可點。剛剛過去的3月份——
溫氏股份銷售肉豬207.28萬頭(含毛豬和鮮品),環比增長7.09%,同比增長43.11%;銷售收入37.51億元,環比增長11.24%,同比增長78.11%;毛豬銷售均價15.20元/公斤,環比上升3.97%,同比上升24.90%。對于經營數據回升的原因,溫氏股份表示主要是公司肉豬投苗增加和生產成績提高所致;肉豬銷售收入同比上升,主要是肉豬銷量和銷售價格同比上升所致。
牧原股份銷售生豬500.1萬頭(其中商品豬474.5萬頭,仔豬23.9萬頭,種豬1.6萬頭),環比增13.1%,同比降16.5%;生豬銷售收入87.49億元,環比增19.3%,同比增17.7%
新希望銷售生豬169.1萬頭,環比降2.42%,同比增18.51%;銷售生豬收入為25.83億元,環比增1.65%,同比增52.48%。公司表示生豬銷售收入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豬銷量上升疊加生豬價格上漲。
其他豬肉類非頭部企業的經營數據,除了金新農3月生豬銷售收入合計9640.97萬元、環比下降37.02%、同比下降56.19%外,多數報喜。
隨機篩選案例顯示:東瑞股份3月生豬銷售收入1.1億元,環比增長1.64%;唐人神3月生豬銷售收入合計4.32億元,同比上升189.59%;天邦食品3月商品豬銷售收入8.82億元,環比增43.14%;天康生物3月生豬銷售收入3.86億元,環比增長20.25%;正邦科技3月生豬銷售收入5.45億元,環比上升5.73%。
那么,為何3月份經營數據整體向好的情況下,豬肉板塊個股卻連續走低呢?罕見7連跌后,投資者是否可以出手抄底撿漏呢?
“暫時不急,觀望為宜。”銀河證券重慶江南大道營業部總經理唐賀文表示,“其實3月份豬企經營數據回升,已經在3月21日至4月4日的快速上漲中予以反映了。而需要注意的是,3月份這些豬企的出產量是增加的,但3月份銷售量多少卻取決于之前半年的投入數量(養豬時間一般需要半年)。不巧的是,惠農網提供的每日數據顯示豬肉價格又在下跌了,這意味著,豬企在即將到來二季度,不得不面對去庫存與肉價下跌帶來利潤下滑的壓力。因此,3月份數據是‘過去’,股價反映的是‘將來’,故近期豬肉板塊連陰連跌,是基本面預期不佳導致的。”
唐賀文還提醒投資者“可等待績差類豬企出清后,再擇機建倉優質品種”——因為隨著年報和一季報披露臨近尾聲,作為曾經的豬肉龍頭之一“正邦科技”,將因每股凈資產為負數而被*ST。要知道,正邦科技的巨額負債問題,是前些年產能盲目擴張所致,階段性豬肉價格回升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該公司的困境,加之該股股價很低,不排除*ST后考驗面值退市的可能。而歷史上,2019-2020年豬肉行業大繁榮之前,恰恰有曾經的行業標桿“雛鷹農牧”巨虧退市的前車之鑒。所以,當前投資者沒必要糾結豬肉板塊短線的起起落落,不妨把正邦科技是否退市、何時退市,作為能否低吸豬肉板塊股票的參考點。畢竟,也只有績差類企業出清后,豬肉行業集中度提升帶來的價值重估,才會應運而生。屆時,股民方可吸納優質豬肉類上市公司股票。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