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農情調度顯示,截至4月6日,內蒙古各地小麥陸續進入播種期,已播種86.7萬畝,較上年同期多35.9萬畝。目前,全區已有超110萬臺拖拉機、超155萬臺配套農機具投入春耕生產。
內蒙古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完成五大任務——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今年以來,內蒙古圍繞落實五大任務的5個方案,分解了2023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建立了工作協調和運行機制,出臺了考核評價辦法。在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方面,提出要支持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北方農牧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平臺提質升級,建設180個以上長期穩定的農牧業科技示范基地。以“生態內蒙古、綠色好味道”為主題,加強“蒙”字標品牌打造,推動每個盟市培育提升2個至3個區域公用品牌。著力提高單產水平,力爭全區糧食產量穩定在780億斤左右,肉類總產量達到300萬噸,奶產量達到785萬噸。
位于豐鎮市巨寶莊村的番茄小鎮,冬暖式日光溫室、智能玻璃溫室高低錯落。棚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參數,通過各種儀表實時顯示、聯網系統自動控制。“這里的溫室已是第七代,持續升級迭代。”大稔(內蒙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龍濤介紹,示范園借鑒壽光模式,重點打造“塞外豐川”品牌,番茄生產已轉向數字化、工廠化。
在巴彥淖爾市樂河農產品購銷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一顆顆飽滿的葵花籽正完成優選、打包、上傳、裝車。公司總經理薄樂介紹,在國外最近舉辦的食品展會上,公司簽下1800多萬美元的訂單。
“為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呼和浩特大力培育以奶業、草種業為龍頭的綠色農畜產品產業集群。”呼和浩特市市長賀海東說,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后,呼和浩特匯聚了9位院士、80多位行業專家,吸納了58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圍繞高效繁殖與智能養殖、疾病防控與高產育種等方面開展重點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從“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邁進。
根據重點任務清單,內蒙古自治區為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出臺多項保障措施。鞏固提升農村電網,開工建設“四好公路”,擴建供水工程,整治人居環境。同時,在產糧大縣實施主要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或種植收入保險,完善涉農主體增信機制和涉農貸款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作為國家重要的“糧倉”“肉庫”“奶罐”,內蒙古正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努力往“中國碗”里多裝糧、裝好糧,同時裝好奶、裝好肉,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力量。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