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韓昱
近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債券》期刊于深圳分公司舉辦主題為“綠色轉型灣區‘債’持續”——2023年二季度債市研判六人談(簡稱“六人談”),就大灣區綠色債券、轉型債券、環境信息披露等主題進行深度研討和交流。
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秘書長、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陳海鷗就深圳及大灣區綠色金融創新實踐與發展機遇進行深入交流。陳海鷗認為,去年我國綠色金融制度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主管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文件強化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治理,深圳市綠色金融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在綠色金融領域發揮了先行先試示范作用。今后將著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融合發展,推動大灣區綠色金融政策協同、產品跨境合作、標準共研共建、綠債及碳市場互聯互通。
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業務部創新業務負責人劉楚白分享了深交所債券市場綠色金融實踐。劉楚白表示,“十四五”規劃奠定了綠色發展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戰略地位,作為綠色金融的重點領域,綠色債券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近年來主管部門持續完善綠色債券制度體系,穩步實現國內規則統一,國際標準接軌,推動中國綠色債券市場規范和高質量發展。
易方達基金現金管理部總經理劉朝陽就國內外綠色債券與轉型債券進行分析展望。劉朝陽認為,我國綠色債券標準逐步統一并與國際接軌,轉型債券框架探索處于前列,發行增速全球領先。未來綠色及轉型債券投資發展的關鍵是充分信披和投資成果,建議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投資完整生態圈形成,逐步提升環境信息披露要求,加強政策激勵引導綠色投資。
香港品質保證局運營總監丁國滔就漂綠的風險管控展開交流。他認為,真實有效的信息披露是市場信心的關鍵。中介及評審機構應關注企業發行前承諾與發行后管控是否一致。建議完善內部管理框架,落實全流程項目環境效益管理,加強環境和社會影響分析,增加環境信息披露透明度,引入外部評審機制以應對漂綠風險。
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范家文介紹了中國澳門綠色金融探索和實踐。他談到,近年來中國澳門積極把握綠色發展機遇,綠色金融品種逐漸豐富,綠色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綠色信貸規模穩步增長。展望未來,中國澳門將構建多元綠色及可持續債券上市及信息披露中心,探索多元綠色金融產品,引入有效的環境信息披露機制,積極推動中國澳門、大灣區綠色金融的發展和生態圈構建,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境內外互聯互通。
中央結算公司深圳分公司綠色金融創新中心副總經理商瑾介紹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整體概況,分享了2022年大灣區綠債市場發展近況、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情況及相關發展建議。商瑾表示,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在綠色債券的發行激勵、認證、資助政策上進一步加強,綠債市場快速發展。環境效益方面,廣深綠債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占比大幅領先于港澳,但信息披露指標完整性有待提升,建議推進大灣區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和平臺的統一,加強對大灣區金融機構投資業務環境效益的考核評價,探索大灣區應用“發行人付費、投資者選擇”模式選聘評估認證機構,并推動中國綠債相關標準成為國際標準之一。
本次六人談會議還發布了《大灣區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報告2023》。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