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耶魯大學醫學院華人講席教授、知名生物學家林海帆被美國司法部調查,目前已處于停職狀態。3月9日,耶魯大學近百名教職工遞交聯名信抗議,并稱此事受到已終止的“中國行動計劃”影響。校方回應稱,目前調查尚未獲得結果,將給予林海帆“堅定支持”。
林海帆現年60歲。1982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化學專業,隨后前往康奈爾大學、卡內基研究所深造。林海帆現任耶魯大學Eugene Higgins講席教授、耶魯大學干細胞中心創始主任。他發現并命名的新的非編碼小piRNA,被Science雜志評為2006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2018年,林海帆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目前,在停職調查期間,林海帆被規定不得進入實驗室,也不得與實驗室成員接觸。
調查進行中
據《耶魯日報》報道,3月9日,近百名耶魯大學教職工向校長Peter Salovey遞交聯名信,質疑校方對于林海帆停職程序的合法性。
聯名信中稱,在沒有法律指控或不端行為的明確證據下,林海帆已被取消行政職務并“突然中斷”他的研究。聯名信還質詢林海帆是否正在接受政府機構調查、校方對林海帆采取種種行動的原因等,并稱事態發展“在多個層面上令人不安”。
3月16日,耶魯大學教務長Scott Strobel 和醫學院院長 Nancy Brown在回應中梳理了此次調查的基本脈絡:
2019年3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調查了幾名獲其經費資助的耶魯教職工在披露“外部支持信息”方面是否充分,在校方提供相應信息后,NIH質疑信息的準確性。2020年7月,耶魯大學接到通知稱,美國司法部已對此事展開刑事調查,校方配合了司法部傳票的要求。2021年3月,司法部要求與林海帆對話,耶魯大學校方為林聘請辯護律師。今年1月,因NIH向學校提供的信息與此前校方上報的信息存在不一致,耶魯大學展開內部調查。
校方的回應強調,截至目前耶魯大學尚未對林海帆做出任何判斷,并堅稱大學在整個調查過程中遵循了正當程序,“堅定地支持林教授”。耶魯大學副校長、發言人Nate Nickerson則公開回應:“耶魯大學將致力于貫徹學術自由的原則,并遵循《教師手冊》中的所有政策。”
“中國行動計劃”余波再起
耶魯大學的百人聯名信認為,林海帆案件是在“中國行動計劃”影響下的一樁案件。
美國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旨在打壓中國科技人才,進而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2021年12月,耶魯大學教職工曾簽署公開信,譴責美國司法部的“中國行動計劃”,信中稱“中國行動計劃”是對科學研究和學術自由的威脅,也顯示對亞裔科學家的歧視。
本次涉事的林海帆教授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并長期促進中美學術交流。他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汕頭大學等高校機構訪問講學。2013年7月起,林海帆兼任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教授,2014年3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2021年,林海帆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今年2月底,美國司法部已終止該項針對華人的“中國行動計劃”。然而,司法部助理部長Matthew Olsen曾在當地時間2月23日公開表示,終止“中國行動計劃”并非放棄對中國采取的措施,僅相當于重新制定和調整。今后,該部門將采取更廣泛的措施,以應對俄羅斯、伊朗和其他國家帶來的“威脅”。
目前,仍有多名華人學者受到“中國行動計劃”的影響。3月21日,美國司法部將繼續庭審被該計劃起訴的華人學者陶豐,陶豐系堪薩斯大學化學與石油工程系前副教授,屆時將出庭為自己辯護。
中國行動計劃的余波尚在,科學網將持續關注此事。
參考資料:
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22/03/16/yale-school-of-medicine-professor-haifan-lin-allegedly-suspended/
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21/12/09/a-chilling-hostile-environment-faculty-protest-china-initiative-as-tensions-continue-to-disrupt-research/
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wjysmd/202201/t20220126_482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