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發展改革委員會
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擘畫了重點產業突破的美好藍圖,為全市凝心聚力推動產業發展大崛起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我們將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強產業生態創新,大力提升產業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做大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擴增“重點產業”突破新爆點。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并舉,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全力打造關鍵性支點、現代化鏈條、一流生態圈的“231”特色產業體系,夯實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要以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為重點,扎實推進9條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推動鏈長制走深走實,把產業鏈做深做特。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大力發展醫藥物流業,形成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交相呼應的良性格局。放大現代醫藥港“頭雁效應”,深化“四園”錯位發展,構建高質高效的“一港四園、多點支撐”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力爭五年塑成省內領先、國內知名的高端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突破發展高端化工產業,依托9個省級化工園區,以科技為引領,突出綠色化、高端化、精細化方向,加快煉化一體化步伐,推動產業規模突破四千億,打造引領區域、輻射全國的高端化工產業“航母”。加快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集群、林產品集聚區和牡丹產業化發展高地。加強機電設備制造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打造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風電設備、汽車零部件四大產業集群,建設山東重要的機電設備制造產業基地。突出發展建筑業,優化市場環境,提升監管效能,著力培育龍頭企業,拓展行業新業態,研發應用新技術,創新組織新模式,塑造“菏澤建設”品牌,打造成新的支柱產業。加速商貿物流高效化、快捷化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商業街和商圈,深化電子商務迭代升級,打造承東啟西、引南連北的樞紐型物流集散中心。全周期培育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打造以石墨烯、納米、5G新材料為主的區域性新材料集聚區。全鏈條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積極推廣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加密布局數字基建,以數字賦能推動產業質量變革,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大力發展現代金融、醫養健康、精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延伸“重點產業”突破新基點。要以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建設為主陣地,圍繞“231”特色產業,建立項目謀劃、項目爭取、項目建設一體推進機制,爭取更多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大盤子”,盡快形成“竣工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項目梯次推進格局。把招商引資作為擴大投資的主引擎,堅持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招商“一把手”工程,用好用活產業鏈招商、資本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方式,招引集聚一批龍頭型、稅源型產業項目,力爭每年引進過億元項目280個左右。把各類產業園區作為擴大投資的主平臺,健全基礎設施,優化配套服務,持續提高產業承載能力。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擴大投資的主抓手,全面落實基礎設施“七網”行動等“擴需求十大行動”,實施一批支撐性重大工程。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促進土地、人才、資金、能耗等各類要素資源向重點園區、重點產業、重點項目聚集,確保每年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實施消費提升工程,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培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促進消費提質擴容。
大力壯大民營經濟,拓展“重點產業”突破新空間。民營經濟是我市發展的希望所在、活力所在,我們要著力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大力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啟動實施“三個一百”培育計劃,著力篩選并培育好100家納稅百強企業、100家高成長性企業、1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增總量、擴規模、提質效,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類政策措施,開展行業化精準服務,一企一策做好紓困幫扶,促使更多市場主體留得住、長得大、發展得好。實施上市培育梯隊和儲備制度,促進更多企業掛牌上市。關心支持企業家隊伍建設,營造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的良好社會氛圍。
著力激發創新動能,增強“重點產業”突破新支撐。狠抓科技資源創新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深入實施“八大”質量提升行動和企業標準“領跑者”計劃,引導企業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地理標志產品。鼓勵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統籌推動源頭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布局建設一批省級工程實驗室、創新創業共同體、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平臺,整合行業創新資源,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切實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我市科技應用和推廣實際,建立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發力、“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的科技研發創新體系。強化源頭孵化培育,培養造就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后備軍”,力爭每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0家左右。圍繞“231”特色產業,實施科技攻關專項行動,打造“揭榜掛帥”升級版,攻克一批創新技術,搭建一批創新平臺,壯大一批創新企業,培育一批實用型技術人才。舉辦好中原技術交易大會,推進科技成果在菏及周邊區域轉移轉化,力爭每年完成重要科技成果登記100項左右。
我們相信,經過五年努力,全市現代產業體系將更加完善,產業發展更具優勢,經濟增長更具活力,將為推動菏澤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后來居上”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菏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