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目錄更加愿意對一些創新產品放寬標準。
在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機制下,新上市的創新藥進入醫保的步伐不斷加快。9月17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下稱“名單”),共343種藥品正式通過形式審查。與9月6日發布的344個藥品公示名單相比,減少了一個目錄外西藥:甲硝維參陰道膨脹栓。最終名單包括目錄外西藥183個、中成藥15個;目錄內品種西藥111個、中成藥34個。
(相關資料圖)
目錄外藥品主要指從未參加過談判的藥品,據行業媒體梳理發現,在目錄外藥品里,183個西藥中獨家產品為143個,占比約78%,15個中成藥中獨家產品為14個,占比約93.3%。隨著越來越多的獨家產品有望通過談判進入醫保,這對廣大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此前,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此次醫保談判入口門檻對于創新藥來說有所放寬,醫保愿意給予創新藥更多的準入機會。如此也意味著以臨床價值為導向、聚焦患者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具備有效性、安全性、創新性的藥物將成為此次醫保談判的重點。如此也要求這類產品在后續談判時價格要適中,符合中國國情,實現以量換價這一目標。”金春林說。
高價藥納入醫保可能性有多大?
每年的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都堪稱醫藥行業的年度大戲,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從入圍企業產品數量來看,諾華制藥有14款藥品,成為本屆醫保談判申報藥品最多的企業。輝瑞緊隨其后有11個藥品入圍。而本土藥企中,恒瑞醫藥有10款產品將參與醫保談判。
從產品影響力來看,此次國內第二款的CAR-T產品瑞基奧侖賽注射液無疑成為最大的亮點,該藥在2021年9月獲批上市,將首次參加醫保談判。從市場信息來看,瑞基奧侖賽注射液高達129萬元/針,高于國內首款獲批的CAR-T產品——120萬元/針的阿基侖賽注射液。
高價藥物進醫保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其最終能否進入醫保目錄還須拭目以待。
“CAR-T這類產品被納入醫保目錄的可能性極低,畢竟,在商業化還未成熟覆蓋、適應癥患者人數較低的情況下,想要讓百萬級產品實現大幅降價基本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據介紹,CAR-T產品目前市場滲透率低,可及性差。主要是因其在工藝上的壁壘較高,這也使得許多藥企因為工藝不過關最終無法通過審評獲批。
根據國家醫保局的口徑,一些價格較為昂貴藥品通過了初步形式審查,僅表示經初步審核該藥品符合申報條件,獲得了進入下一個調整環節的資格。這類藥品最終能否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還要接受包括經濟性等方面的嚴格評審,獨家藥品還要經過價格談判,談判成功的才能進入目錄。
國產PD-1競爭加劇進口產品缺席
除了CAR-T,此次PD-1的內卷也在繼續。
截至目前,國內已獲批上市14款PD-1/L1單抗、1款PD-1+CTLA-4雙抗,其中PD-1單抗10款(8款國產、2款進口)、PD-L1單抗4款(2款國產、2款進口)、PD-1+CTLA-4雙抗1款(國產)。
與2021年相比,今年名單中新增了復宏漢霖PD-1抑制劑斯魯利單抗以及康寧杰瑞/思路迪PD-L1 抑制劑恩沃利單抗注射液。此外,康方生物的PD-1/CTLA-4 雙抗卡度尼利單抗也在名單中。
至于已進入醫保的PD-1/L1單抗,恒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本次新增4項適應癥:鼻咽癌三線及以上、鼻咽癌一線、食管癌一線以及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一線;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新增2項適應癥:鼻咽癌一線和食管鱗癌一線;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新增2項適應癥:食管鱗癌一線和胃及胃食管交界處腺癌一線;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新增4個新適應癥和1個目錄內適應癥的新聯用方案:晚期肺癌二/三線、食管鱗癌二線、鼻咽癌一線以及高度微衛星不穩定/錯配修復缺陷實體瘤。
相比之下,進口PD-1產品包括“K”藥、“O”藥均缺席本次醫保談判。不過,據IQVIA數據,在目前的PD-1/L1抑制劑市場競爭格局中,領先品牌的地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場進入順序的影響。在最具全球競爭力的PD-1抑制劑中,早期進入者Opdivo(O藥)和Keytruda(K藥)在2021年仍然占據全球檢查點抑制劑市場份額的80%。其中,據默沙東財報顯示,上半年“K”藥銷售額高達100.61億美元,同比增長30%。
在老牌PD-1布局者不斷加速適應癥拓展之際,后入局者也在加速進行商業化布局。此次新增的企業復宏漢霖、康寧杰瑞/思路迪、康方生物究竟能否實現“以量換價”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醫保為更多國產創新藥打開大門
對醫保局來說,將更多臨床急需用藥納入醫保將有效改善醫保藥品結構,提升用藥質量成為主要目標。對于藥企來說,中國人口基數較大,價格降低無疑將增加藥品銷售量,減少仿制藥的市場沖擊,擴大市場份額成為主導方向。
除了上述品種,此次名單上還有諸多國產重磅創新藥入圍。如達爾西利于2021年12月獲批上市,是國產首款CDK4/6抑制劑,由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瑞維魯胺是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二代AR拮抗劑,于2022年6月獲批上市,在國內二代AR拮抗劑創新藥中,該產品為首款獲批上市產品。亞盛醫藥的奧雷巴替尼,于2021年11月獲批上市,是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三代Bcr-Abl抑制劑,用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后伴有T315l突變的慢性髓性白血病。
此外,還有國內首款埃博霉素類1類新藥成都華昊中天藥業優替德隆注射液、微芯生物PPAR抑制劑西格列他鈉片等。
同時,還有一些國產明星藥物因新增適應癥談判也出現在名單中,如首款國產ADC產品維迪西妥單抗、國內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獲批上市的國產ALK抑制劑恩沙替尼。
另有不愿具名藥企高管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通過國家醫保談判給予更多創新藥醫保的準入,讓很多創新藥可以快速放量,迅速造福于患者。不過,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客觀看待,并不是說創新藥價格越低越好,價格越低意味著創新能力可能會被扼殺,未來在某些領域,企業就缺乏研發能力和資金動力進行創新投入。“把價格控制在我們醫保認為的合理范圍內,在創新行業里擁有話語權,更為關鍵。”該高管認為,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上來講,多部門肯定會有一個協調機制,在通過醫保談判實現創新藥物降價的同時,推動行業可持續性發展將成為重要方向。
“當然,在諸多變局之下,傳統商業模式將難以為繼,眼下的創新藥企將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臨床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產品價值將被重塑,尤其是在集采、醫保談判下,產品價格顯著下降的情況下,渠道毛利空間會大幅收窄,為了更好的應對隨時而來的挑戰,企業也需要從渠道優化、商業布局、銷售能力優化等多方面進行調整。”該高管強調。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醫保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