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疫情期間,如何保障金融服務“不斷檔”?
記者從重慶市國資委獲悉,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市屬國有金融企業通過打造線上線下金融服務模式、精準對接疫情期間企業、個人客戶需求,切實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金融服務保障工作,積極助力戰疫情、渡難關。
例如,在金融紓困方面,重慶銀行落實業務連續性應急預案,統籌線上線下雙軌運營模式。11月以來,持續向民生保供、醫療健康等疫情防控領域投放貸款,為小微企業提供延期還本付息服務。重慶三峽銀行優化普惠業務申報流程,強化延期紓困力度,延長上萬戶小微企業本金和利息還款期限,以優質服務與小微企業同心抗“疫”。
重慶興農擔保集團開通擔保業務全天候、線上化綠色通道,支持中小微企業共克時艱。重慶進出口擔保公司通過E票寶、發票貸等產品,為本地中小微企業等提供金融支持,有序推進債券業務項目,積極處理客戶延期還款申請。重慶三峽擔保集團持續向小微、“三農”企業等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減免租金,與實體企業共渡難關。
確保交易服務方面,重慶聯交所集團充分利用“互聯網+”各種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服務市場主體、保障交易開展,“云服務”“云交易”齊上線,市場主體業務辦理“零見面、零接觸”,全力保障我市公共資源交易平穩有序進行。11月14日以來,完成產權、藥械、環境權益、中介服務采購等項目交易71187宗,成交金額51.2億元。重慶土交所各業務板塊在線交易持續開展,11月15日以來為3000多畝農村產權項目辦理流轉交易鑒證。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