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半導體是信息產業和國家競爭力的基石,而化合物半導體以其優越的性能,成為光電子、射頻通信和電力電子等產業自主創新發展的新材料,不僅對下游制造環節對設備的要求相對較低,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高精度光刻機為代表的加工設備依賴,是我國重構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格局的重要突破口。
4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九峰山論壇獲悉,作為武漢新城的又一重點建設的科技項目,東湖高新區將啟動建設九峰山科技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聚焦化合物半導體全產業鏈建設。
“到2025年九峰山科技園基本落成,聚集產業鏈企業100家以上,培育1到2級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形成化合物半導體全產業的生態。”東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勇強指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干勇表示,未來2至3年是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期,我國急需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產品的批量化供應能力。但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呈現出明顯的應用牽引的特點,目前產業仍存在產學研上下游缺乏有效整合、鏈條不通暢、企業弱小散、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大家普遍認為從0到1的發展很難,但從1到10也很難,再從10到n會更難。”武漢光谷九峰山實驗室首席運營官趙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即便有了科研發展,但沒有對應的需求場景拉動,產品則無“用武之地”。同時,在1到10過程中要確保產品的產能和良品率,要真正的做到10到n大規模的生產,更需要通過應用“催熟”。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強調,從產業戰略制定技術戰略,從應用端定義需求,再反哺到設計和工藝等領域,才能真正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則呼吁,行業要深入產學研合作,繼續加強在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等多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以重大項目為依托,加強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