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5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基于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數據和新疆天文臺南山光學望遠鏡測光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離地球最近的特殊中子星候選體。結合多波段觀測數據,他們推測該中子星候選體很可能是一顆X射線暗弱的孤立中子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天體物理雜志快報》。
中子星是宇宙中一類極端致密的天體,是恒星演化的產物之一,而X射線暗弱的孤立中子星則是中子星家族中的一個特殊種類。它們具有很弱的X射線波段輻射,沒有射電波段的輻射,也沒有高能的伽馬射線輻射,因此探測到這類中子星比較困難。
目前,天文學家僅發現了7顆X射線暗弱的孤立中子星,它們離地球都比較近,距離約400光年至2000光年。“新發現的這顆X射線暗弱的孤立中子星候選體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0.98倍,同時,它距離地球僅約385光年,是目前發現的離地球最近的中子星候選體。”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施建榮說。
理論認為,超新星爆炸不可能產生質量小于1.17倍太陽質量的中子星。而新發現的這顆中子星候選體質量如此小,這意味著它不是來自超新星爆炸,而是由其他形成通道產生。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顆特殊中子星候選體與一顆處于主序階段的恒星“成雙入對”,處于一個雙星系統中。“這是國際首次在雙星系統中發現這類天體。”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徐仁新教授說。
研究人員表示,這顆目前離地球最近,且處于雙星系統中的X射線暗弱的孤立中子星候選體的發現,對深刻認識此類特殊天體的物理性質以及形成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