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里,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39個和55個,比去年12月分別減少11個和8個。其中,西安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均環比持平。
一二線城市房價由降轉漲,北上廣深齊漲
國家統計局在解讀當月房價時表示:“2022年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勢減弱,同比漲幅總體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二線城市新房價格均由降轉漲。1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6%,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1.0%、0.6%、0.5%和0.5%。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1%。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2%,但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特別提到,“1月份,70個大中城市里,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分別有39個和55個,比上月分別減少11個和8個。”
“1月份新房價格幾乎已經止跌,后續完全有轉正可能,即將走出此前房價持續下跌區間。”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當前新房價格指數釋放了積極信號,說明去年四季度政策調整,尤其是金融信貸政策,讓房價過冷或過快下跌態勢開始被遏制。
西安新房、二手房價均不變,中、大戶型同比漲幅大
2022年1月,西安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均未發生變化。在此之前的2021年12月,西安新房價格、二手房價格均環比下降。
當時,西安新房價格是自2016年2月份之后,近六年里首次下降。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因為疫情防控,12月中旬開始到1月下旬,西安市場基本沒有成交,所以對房價統計產生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在調控收緊和行業融資環境壓力下,去年全國樓市處于降溫狀態,西安房價的趨勢性放緩也符合這一大趨勢。
實際上,在去年12月降價前,西安新房價格環比漲幅已持續多月回落。不過因可對比基數、環比漲幅累計等因素影響。西安新房、二手房價格同比仍處在上漲狀態。
若分產品類別來看,1月西安中、大戶型的同比漲幅相對突出。以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分類指數看,西安新房價格同比漲幅最大的是90-144㎡戶型。此外,以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類指數看,西安二手房價格同比漲幅最大的是144㎡以上戶型。
多地調控“松綁”,今年房價將如何走?
西安房價在2021年出現拐點,不容忽視的背景是,樓市成交量減少。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西安商品房銷售面積1856.73萬㎡,下降27%,銷量為近6年最低。
克而瑞機構的調研報告認為,近6年西安樓市持續火熱,動因不乏這些因素:一是地價上漲推升房價上漲預期;二是2017-2019年,西安遷入人口總量達133萬,晉升為人才強市,市場價值蛻變;三是熱點板塊一、二手房價格倒掛、打新市場火爆,市場熱度被推高。
不過,報告認為,樓市前期快速上漲后,天花板效應也有所顯現,高售價區域銷售開始放緩。
若調控政策繼續收緊,房價將趨勢性放緩。
在全國范圍內,今年樓市一個變量因素也被視為調控變化與否。
開年以來,先是發改委要求“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合理住房需求。”然后是5年以上LPR下調。再然后是全國多個城市調整政策。據統計,1月各地出臺樓市政策60多次,并以“松綁”為主。
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當前政策面強調的是“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仍然將得到延續。同時,前期市場快速上漲后的天花板效應,持續深度與強度也值得關注。 華商報記者李程
2月LPR維持不變
西安首套房貸利率下降
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6%。本月兩個品種LPR均與上月持平,符合市場預期。
此前,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1年期LPR連續兩個月下降,分別下降了5個基點和10個基點;2022年1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了5個基點。
其中,因5年期以上LPR關系到房貸利率變化,因此更受房地產市場關注。1月份5年期以上LPR下調之后,2月份沒有延續這種下降趨勢。
不過,據貝殼研究院監測的103個重點城市主流房貸利率為5.47%,二套房利率為5.75%,均比上月回落了9個基點。此外,貝殼稱本月平均放款周期為38天,較上月縮短12天。
這意味著,2月份房貸“降息”主要是受1月5年期以上LPR下調的影響。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2022年2月份按揭貸款利率空間加大,利率水平已接近2021年5月,放款周期接近2020年三季度狀態,這是住房信貸環境寬松力度加大的表現,對改善樓市預期、加快市場成交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據貝殼統計的103個城市里,2月份有87個城市房貸主流利率環比下調。其中,北京、上海房貸利率都出現了2020年年中以來首次環比下降。
統計顯示,2月西安首套房貸主流利率5.8%,相比1月下降了0.05%。(華商報記者李程)
(文章來源: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