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今年將提交四份建議,其中有兩份建議聚焦于新能源汽車,具體包括《關于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的建議》和《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
雷軍代表在《關于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的建議》中提出,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確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藍圖。
同時,在全球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和歐盟碳關稅等貿易制度下,新能源汽車低碳發展已成為汽車工業全球競爭的關鍵勝負手,而完整、清晰、準確的碳足跡核算體系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2020年10月,由工信部指導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指出,我國汽車產業碳排放將于2028年左右提前達峰,到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20%以上。
雷軍代表稱,對于我國汽車工業低碳發展工作來說,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碳足跡核算體系,支撐碳足跡精確管理、核算、認證以及核查,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雙碳”目標的實現。
因此,雷軍提出以下建議:
一、 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全局指導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
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尚未形成系統的碳足跡政策管理體系,建議有關部門從頂層設計出發,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碳減排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各階段減排路徑和目標;制定從原材料到報廢回收全產業鏈碳足跡管理辦法,明確企業主體責任,指導產業鏈實施碳減排。
二、 制定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
目前我國已發布3批共24個行業核算方法,但尚未覆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牽頭制定和完善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方法和模型,明確碳足跡核算的對象、范圍和邊界,確保同一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統一;同時,建立碳足跡測量及評價標準體系,明確計量精度、數據來源等要求,提高碳足跡核算的準確性,為企業及相關機構發展碳足跡核算及評價工作提供明確指導。
三、建立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行業數據平臺。
當前汽車行業碳足跡數據主要來自各行業申報的平均值或國內外科研院所及高校測算數據,完整性、準確性、實時性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建議相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及產業鏈骨干企業,圍繞能源類型、原材料、生產制造和回收利用,建立口徑、標準一致的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行業數據庫, 支持行業內可共享碳足跡的數據獲取、存儲、挖掘和處理分析,為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碳足跡評估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基礎。
四、完善碳足跡認證、評級及激勵機制。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品碳足跡認證體系仍不夠完善,企業產品低碳認證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振。建議主管部門盡快出臺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認證標準,規范認證流程;制定評價等級及對應指標,建立新能源汽車低碳產品評級及公示制度;設計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低碳設計的投入。
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
在《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大功率快充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中,雷軍提出,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間,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在技術、標準、生態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然而,當前我國公共充電樁中快充占比僅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較低,導致充電速度慢、排隊時間長、周轉效率低等問題依然突出,較難滿足廣大用戶的充電需求,難以適應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
為了緩解這些困難,進一步提升充電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國際競爭力,推進大功率快充發展將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發展方向。
雷軍指出,當前,大功率快充發展主要面臨頂層規劃不完善、企業研發投入壓力大、建設周期長、經濟成本高等問題。因此,其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政策引領,統籌推進大功率快充網絡規劃布局。
當前,大功率快充站以企業自主建設為主,建設布局、規模、技術指標等缺少整體統籌規劃,互聯互通水平較低。針對這一點,建議制定新一代大功率快充網絡規劃方案,明確建設規模、用地規劃、充電容量等關鍵目標,提高重點區域電網擴容能力,增加大功率快充站數量,提高有效覆蓋。同時,推進技術標準和通訊協議的制定、統一、應用,出臺大功率快充互聯互通工作方案,制定三年時間專項行動時間表,優先推進新投建、核心商圈以及高速公路等稀缺資源地段存量的大功率快充樁互聯互通,實現社會資源最優化配置。
二、組建國家級創新合作平臺,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近年來,我國在大功率快充前沿技術研發方面有所突破,但整體研發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企業面臨高電壓平臺研發成本高、產業鏈不成熟等問題,研發大功率充電技術的投入動力不足。
針對這一點,建議搭建國家級創新合作平臺,制定大功率充電先進技術目錄,加速建立企業、科研院所協同研發機制, 加強對新一代大功率快充技術及儲充一體(尤其光儲充一體)、低自損耗、低噪聲等上游關鍵技術的聯合攻關;充分激發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支持高科技龍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針對大功率快充領域的技術創新激勵政策。
三、加強建設服務保障,推動大功率充電基礎設施普及。
針對大功率快充站建設成本高、周期長的問題,建議加強投資力度,針對應用先進技術的大功率快充站,在建設、改造及運營等方面加大投資和補貼,提振產業鏈投資的信心與積極性;加快推進大功率快充關鍵設備和場站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降低設備及部署成本;建立大功率快充站用電配額快速審批機制,加速場站建設審批流程,整體提升大功率快充站建設效率。
除了聚焦新能源汽車的兩份建議外,雷軍還提交了《關于促進民營企業深入參與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建議》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電子廢舊物循環利用的建議》。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