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天,破100億件!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超過100億件,比2019年達到100億件提前了40天,比去年提前了2天。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快遞業務量僅用39天就達到100億件,充分彰顯了我國快遞業的蓬勃活力、發展韌性和增長潛力,快遞業務量的提速反映中國消費市場正在快速回復,從側面折射出中國經濟將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內快遞公司已逐步擺脫低價競爭階段,除了規模體量增長外,預計2023年快遞行業發展還將呈現出發展質量提高、效率提升、綠色可持續性增強、安全性增強等趨勢。”
快遞業務量開年“狂飆”
(資料圖片)
“供需兩端雙優化為行業復蘇提供基礎與動力?!敝袊y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需求端來看,疫情因素減弱后各大行業都將經歷產業復蘇,生產端恢復提高物流需求,同時春節返鄉帶動消費逐漸回暖;從供給端來看,道路運輸、公司分撥中心以及網點環節受到的疫情沖擊影響消失,快遞運輸效率大幅提高?!?/p>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長假期間(1月21日至27日),全國郵政快遞業攬收快遞包裹約4.1億件,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5.1%,較2019年同期增長192.9%;投遞快遞包裹3.3億件,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0.0%,較2019年同期增長254.8%,業務量穩中有升。
事實上,春節假期是快遞業一年當中的淡季。但自2021年主流快遞企業開啟了“春節不打烊”模式以來,春節期間的快遞供給得到了有效保障。今年春節期間,各大快遞企業延續了以往“不打烊”模式,加強人員及物資儲備,超百萬快遞小哥堅守崗位,暢通郵政快遞末端“微循環”。
以順豐控股為例,今年春節期間公司儲備日均陸運干支線約14萬車次,除自有的70余架自有全貨機,還充分溝通了三四線機場,投入散航包艙資源。此外,順豐控股還設置了超過2億元的春節專項激勵包,又額外投入近2億元開展一系列的暖心關懷活動,總額超4億元。
國信證券預測,2023年快遞需求增長有望回歸雙位數。不過在易觀分析品牌零售行業分析師魏建輝看來,行業后續發展仍需更為充分的數據支撐。他表示,今年整體消費復蘇預期確實是比較強的,消費者因疫情壓制的購物需求在今年1月至2月得到釋放,因此數據較為亮眼。但我國快遞企業多為加盟制,在疫情擾動下末端網點資金壓力較大,后續快遞企業及行業的復蘇及發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多家快遞企業“亮出”發展規劃
行業有望煥發“第二春”
近日,A股市場5家快遞企業已全部披露2022年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5家公司均預計實現盈利。其中,申通控股預計扭虧為盈,順豐控股、圓通速遞預計2022年凈利潤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魏建輝告訴認為,去年頭部快遞企業業績已出現一定分化,2023年預計將成為爭奪戰的分水嶺。他告訴記者:“去年12月疫情導致行業整體業務量受損,加盟制快遞無法配送的快遞業務流向直營快遞服務商,直營快遞服務商的市場份額短期大幅提升,經營穩定性以及強管控力的競爭優勢日益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快遞公司均對今年行業復蘇表達了謹慎樂觀的態度。在提到2023年發展戰略時,韻達股份與圓通速遞不約而同表示將以網點發展為核心,擬通過降本增效、數字轉型提升全網戰斗力。
韻達股份表示,將通過“網格倉建設”“倉配協同”“引客入倉”政策,與加盟商一起開拓客戶,提升產能利用率、車輛裝載率,最終形成有質量的包裹增長和邊際效應提升的雙目標;圓通速遞則不斷強調提速網點的數字化轉型,今年將重點推進財務系統、智能客服等全網應用,降低加盟商運營成本,促進全網一體持續降本增效。
市場方面,截至記者發稿,年內順豐同城累計漲幅達58.67%。順豐同城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公司虧損大幅收窄,預期該集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擁有人應占綜合凈虧損較上年同期減少50%以上。順豐同城CEO孫海金表示,過去一年商家和用戶的實時配送需求明顯被進一步激活,第三方即配平臺的價值持續體現。未來將持續拓寬更多樣的服務場景和行業解決方案,優化業務結構,并通過打造差異化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服務價值。
對此葉銀丹認為,長期看,快遞業將繼續圍繞服務鄉村振興、強化末端服務體系、提升行業基礎能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總體具備較好的發展潛力。微觀企業方面,規模效應、自動化數字化程度提高等將進一步促進快遞公司降本增效,行業將逐步由過去的價格驅動轉向價值驅動,核心龍頭企業盈利能力將持續上升,快遞行業有望煥發“第二春”。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標簽: 快遞業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