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啟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綠色通道,旨在暢通知識產權轉化為資產的全鏈條。
記者了解到,13家單位共同簽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戰略合作備忘錄,包括銀行、保險、擔保、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等,著力解決信息對接不暢、辦理流程冗長、金融服務不足等痛點堵點。
(資料圖)
當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普及度和覆蓋面尚難以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融資需求。國家知識產權局曾調研發現,高新技術企業集中于高新區等產業園區,通常具有輕資產、重研發、多專利等特點,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需求迫切,但利用知識產權質押獲得融資的比例不高。
基于上述痛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綠色通道具體功能體現如下:精準貸前評價。運用大數據技術,篩選出具有優質知識產權的企業,形成知識產權智能化、精準化、批量化貸前評價機制。
其次,能簡化申辦流程。引入知識產權專業機構,安排專人對辦理流程、文書規范、合同條款等全流程輔導,縮短企業貸款辦理時長。
再次,提高信貸額度。聯合保險、擔保機構深化“銀企保擔”業務合作,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融資模式,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增信提額、分攤風險。
此外,降低融資成本。配套出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科技金融貸款貼息、貼保支持政策,對企業在質押融資過程中產生的擔保、保險、評估、利息等費用給予補貼。
最后是提供法律保障。發揮法律服務機構和知識產權轉化交易機構作用,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機制,拓寬知識產權交易、流轉、變現渠道。
暢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通道的背景是,一方面,企業帶動全國專利產業化率持續提升。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6.7%。其中,2022年,中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48.1%,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中近七成由企業擁有,隨著企業專利產業化能力不斷提高,其創新成果轉移轉化主體地位在不斷強化。”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強調。
另一方面,為緩解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國家明確提出“積極穩妥發展知識產權金融,健全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鼓勵開展各類知識產權混合質押和保險,規范探索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創新”等。
今年2月,全國首個深港跨境“N+1”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完成深港兩地資金募集并正式落地。位于深圳市福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收到來自香港的首筆知識產權融資。
據悉,上述項目首創“公募+私募”“境內+境外”的“N+1”知識產權綜合融資新模式,入池企業將高新技術專利作為知識產權資產進行質押,企業無需提供實物資產、無需轉讓知識產權就能快速獲得融資,減低綜合融資成本,提高資金周轉率。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194.77億元,同比增長63.95%,,其中試點銀行線上辦理登記金額達104億元,占比53.4%。
此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市累計發行55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占全國總發行量的54.46%,累計發行規模125.46億元,占全國總發行規模的50.90%。2022年,深圳市新發行18單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近40.5億元。
與此同時,企業融資成本也穩中有降。記者從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了解到,2022年,全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2021年下降0.53個百分點,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2021年下降0.69個百分點。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