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通訊員吳長遠
本報記者劉一穎
近日,日喀則市白朗中農圣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德利正帶著工人栽種西紅柿、辣椒。雖然忙碌,但很欣慰,他告訴記者,2021年公司生產果蔬5500噸,銷售收入2850余萬元,比2019年增長了7倍。
“這多虧了山東援藏組建的農業園區小組團,他們經常來園區把脈會診,教我們培育新品種、掌握新技術?!泵系吕f,在農業園區小組團扶持幫助下,該公司大力推廣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建設第七代冬暖式大棚128棟、玻璃連棟溫室4.27萬平方米,成為集技術創新研究、成果展示展銷、生態休閑旅游于一體的大型田園綜合體,2021年接待游客約4萬人次,實現收入410萬元。
基礎較弱、規模較小、現代化程度較低是日喀則農牧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何推動當地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山東第九批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組大膽創新,采取“黨政干部+企業管理人員+柔性人才”方式,成立農業園區小組團:領隊馬金棟任組團負責人,3名援藏干部任組團成員;農業園區由山東招商引進企業具體運營,7名管理、技術及銷售人員常駐;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山東省農科院、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專家5批60余人次,赴日喀則開展柔性幫扶。
“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從代替到帶路的轉變,是農業園區小組團一直以來追求的方向和目標?!鞭r業園區小組團成員國立旺介紹,“我們主要從服務科學決策、開展項目合作、加強人才培養等三方面精準發力,加大智力援藏力度”。
農業園區小組團幫助起草《關于支持日喀則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意見》,明確“一園四區”的發展思路;發起實施“對標壽光·高原果蔬產業提升行動”。發揮山東援藏人才優勢,與日喀則科研人員共同承擔農牧科研項目18個,幫帶團隊30個、培養技術骨干100余名。與此同時,農業園區小組團協調各方力量,為日喀則培訓農技人員等3900余人次。
此外,農業園區小組團著力補齊補強農牧產業發展鏈條,提升農牧產業發展質量。多方籌措資金4300萬元,實施“產業發展補鏈強基工程”,幫助農業園區建設精品果蔬加工區和恒溫庫等冷鏈倉儲設施,并對博覽園科創中心進行改造提升,新建270畝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建成集產品展銷、成果展示、產品檢測、技能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果蔬產業平臺。日喀則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文永松說,園區能夠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實現快速發展,山東援藏組建的農業園區小組團功不可沒。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
標簽: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