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市場預期、繼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緩解下游企業成本上升壓力,這是當前經濟工作領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的重要方面。23日,國家發改委(下稱“發改委”)又對切實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保障鐵礦石價格平穩運行進行了強調。
這是繼上月28日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發改委連續6次針對鐵礦石價格異動表明態度。這幾次表態幾乎都涉及同一個問題,在鐵礦石價格領域存在炒作甚至是惡意炒作現象。
比如,23日發改委的信息稱,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堅決嚴厲懲處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上月28日發改委的信息則講得更明確:近期鐵礦石價格過快上漲,存在炒作成分,將加強監管,嚴厲打擊散布虛假信息、哄抬價格、惡意炒作等違法違規行為。“炒作成分”“惡意炒作”的表述引人注目。
當前,我國的鐵礦石市場供需總體穩定,港口庫存持續上升至多年高位。自去年11月12日以來,全國45個港口進口鐵礦石庫存總量持續攀升,截至今年2月18日,進口鐵礦石庫存總量超過1.6億噸。供求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在供求穩定甚至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價格出現較大波動肯定存在不合理因素,也就是炒作因素。
數據表明,鐵礦石期貨價格自去年11月19日觸及階段性最低點509.5元/噸后,便開啟了觸底反彈行情,一路攀升至今年2月11日的階段性最高點849.5元/噸,漲幅高達近66.7%。
對此,發改委講了三個方面的原因:相關企業主體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治理,是包括穩定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的關鍵所在,更是制止炒作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在信息上正本清源。因為“數據”往往是推動炒作、推波助瀾的“基礎”。
2月初,發改委價格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就聯合約談了有關鐵礦石資訊企業,要求其提供發布信息的事實來源,提醒告誡相關企業發布市場和價格信息前必須認真核實、做到準確無誤,不得編造發布虛假價格信息,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得哄抬價格。
這樣的要求同時也體現在煤炭領域。發改委官方微信23日發布的通告稱,要規范煤價指數采樣行為,針對部分煤炭價格指數與當前市場煤價實際水平明顯不符的情況,將組織有關地方政府部門、煤炭企業、港口和煤炭價格指數機構召開會議,對指數采樣信息逐條進行比對核實。
其次是要加大“囤積”的成本。縮短貿易企業鐵礦石在港口的免費堆存期,以提高囤積成本,引導鐵礦石順暢流通,使鋼鐵產業供應鏈循環高效暢通無阻。
無論是鐵礦石還是煤炭,炒作的基礎就是“囤”。港口等各方面的囤貨,會在現貨市場造成供給緊張的假象,進而帶動現貨期貨市場價格的上升。為此,近日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就將研究大幅度縮短貿易企業鐵礦石免費堆存期、提高港口囤積成本,防范過度囤積的相關措施。
其三是要嚴厲制止和打擊哄抬物價的違法違規行為。
從近期頻繁出臺的政策看,國家層面已經充分意識到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中炒作因素,尤其是資本參與其中的因素。今后將針對重點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進行進一步深化,這其中包含市場監管手段的細化,也包括行政處罰力度的加強,當然也包括刑事處罰措施。
監管力度、行政處罰、刑事處罰,這是一個層級遞進的關系,需要參與其中的各類市場主體充分加強自我規范,“火中取栗”往往取到的不是“栗”。在鐵礦石領域如此,在煤炭等其他大宗商品領域也是如此。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標簽: 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