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雄安新區9號地塊“千年秀林”種下第一棵樹,到近自然林的“綠意”漫布新區逾40萬畝山野;從被占用、被污染,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濕地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到“華北之腎”功能日漸恢復;從零起步規劃建設,到綠色低碳項目構筑新發展活力……經過5年耕耘,雄安這座“未來之城”正日顯藍綠底色。
如火如荼的“綠色雄安”建設,誰在耕耘?
上海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雄安生態環境治理及綠色基建背后,不乏上市公司忙碌的身影。例如,永清環保、正和生態等參與白洋淀唐河水庫及入淀口濕地治理修復;中持股份、碧水源等參與轄區污水治理;盈峰環境通過一體化環衛項目協助新區環境治理。
“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是《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對雄安重要發展定位之一?!暗吞肌薄碍h?!薄熬G色振興”早已成為雄安建設的基因,一座座裝配式綠色建筑拔地而起,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密集落地,雄安新區近零碳區試點呼之欲出。
“華北之腎”治理顯成效
雄安建設,水環境治理是重要的一環。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立,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攻堅戰同步打響。有“華北之腎”美譽的白洋淀,涵蓋143個相互聯系的大小淀泊,是我國北方稀缺的自然濕地,更是雄安新區發展的重要生態水體。
然而,此前因氣候干旱、工農業用水增加等影響,白洋淀入淀水量減少;疊加人為圍堤造田、水土流失,淀區泥沙淤積嚴重;再加上城鎮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排放,淀區水質惡化。2017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呈劣V類。
白洋淀的治理,生態補水與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并行。雄安新區2017年實施2次白洋淀補水工程,2018年又進行了4次補水……截至2020年,白洋淀累計補水達14.81億立方米。2018年5月,被稱之為“雄安新區環境治理一號工程”的唐河污水庫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一期工程(下稱“唐河一期工程”)正式啟動,由永清環保和中國交建相關單位聯合實施。
“團隊43天完成唐河污水庫3萬余平方米庫區存余污水治理、近7萬噸固體廢物清運、50余萬平方米庫區生態修復?!庇狼瀛h保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據悉,唐河污水庫是調蓄保定市區工業污水排放的臨時措施,由于歷史原因沒有進行庫底防滲處理,且在調蓄污水的過程中,周邊鄉鎮工業的固體廢物逐漸就近傾倒至北庫中,唐河污水庫北庫也成為接納污水和垃圾的大型滲坑。
唐河一期工程任務艱巨,涵蓋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兩大目標。針對無主遺留堆填場問題,施工及技術方案包括了一般固廢處置、含砷含鉛疑似危廢處置、砷含鉛廢物應急處置、庫區建筑垃圾綜合處置等。同時,對北庫上游重污染區域進行生態修復,下游及南庫沿線村莊附近及重要道路兩側的裸露地面進行地被修復。
歷時一年多,唐河一期工程才得以完工。而在存余污水及固體廢物處理基礎上,2019年唐河二期工程迅速啟動,進一步通過對土壤及地下水調查、風險評估以及治理與管控手段,消除唐河污水庫污染介質對白洋淀的風險。
彼時,投資1億元的雄安新區唐河入淀口濕地生態保護項目(唐河入淀口項目)也已啟動,由正和生態等組成的聯合體作為施工總承包,針對白洋淀水系開展了水資源、防洪排澇、水環境和水生態調研和研究。
如果說唐河工程的實施,解決了40多年來歷史遺留污染問題,有效防控唐河污水庫對周邊地下水和下游白洋淀水生態造成的環境風險,那么,唐河入淀口項目,則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以保護與修復為出發點,實現整體自然環境的提升。
“我們希望能將唐河入淀口區域打造成近自然、低影響、可持續發展的濕地生態系統恢復示范區,成為區域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有機結合、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闭蜕鷳B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
2020年,白洋淀淀區整體水質提升至Ⅳ類,淀心區平均水質達到Ⅲ類標準。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已取得明顯成效。水清了、鳥多了,“華北之腎”功能日漸恢復。
“綜合治理”合作謀共贏
白洋淀生態環境的成功治理,成為雄安新區的“生態樣本”。放眼整個雄安新區,覆蓋大氣、污水、環境等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正在各轄區展開,環保細分領域頭部公司也在各自領域發揮專長,攜手謀共贏。
“中持股份積極響應雄安發展,發揮綜合優勢,為綠色雄安建設提供了很多服務。具體業務涉及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河道系統治理、斷面達標治理、農村污水、市政污水、工業廢水等?!敝谐止煞莞笨偨浝?、京津冀分公司總經理高志永向記者介紹道。
2021年11月,中持股份聯合長江三峽集團雄安能源有限公司中標“雄縣2021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特許經營項目”。針對雄縣大部分村莊尚未建設污水管網,污水未經收集處理、無序排放,污染周圍水體和地下水資源的環境痛點,該項目將新建74座污水處理站,總處理規模8730立方米/天,并新建一座規模為100立方米/天的污泥處理站,配套污水站附屬管線116.95千米,服務雄縣10個鄉鎮的110個村約17萬村民。
“該項目兼有提升當地人居環境、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和保護水生態環境的功能,其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不容小覷?!备咧居勒f。
作為河北本土環保企業,先河環保子公司早在2015年便與雄縣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推進雄縣包裝印刷行業污染綜合治理及資源化利用。目前,先河環保在雄安新區的項目涉及雄安新區鄉鎮小型空氣站建設及運維項目、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安新縣分局大氣質量網格化精準監控及決策支持系統項目、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基礎能力建設水質自動站部分等。
先河環保董事長李玉國此前曾表示,雄安新區的建設為公司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公司將積極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提供整體方案。
與此同時,新技術加快在雄安項目中應用落地。如碧水源位于雄縣的污水深度資源化示范項目,采用公司自主研發的MBR膜技術為核心的集成式污水處理設備CWT,建成后將日處理200噸市政污水,出水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可就地回用于景觀、綠化等。
中持股份則將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一種深度脫氮技術應用至白洋淀地區農村污水治理,2020年7月開始實施白洋淀城中村污水深度脫氮示范項目?!芭c傳統的異養反硝化脫氮技術相比,該技術系統運行成本降低30%以上,碳排放降幅超過50%,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都相當可觀?!痹摷夹g第一完成人、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王愛杰說。
“綠色振興”低碳更宜居
位于雄安新區起步區北側的容城縣,是雄安新區第一個全面啟動新區建設的縣城,也是雄安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區設立帶來大量基礎設施建設,但“平地建城”有著后發優勢,起步區新建住宅執行75%以上節能標準,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便坐落于容城縣。這座新區最早建成的公共項目為裝配式建筑,低碳環保的綠色屬性明顯,可利用自然能源轉換進行取暖、制冷,最大限度節約能源并減少污染,且能夠重復使用。2021年交付,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第一批建設的職住一體綜合園區“雄安商服中心”,更是綜合采用了百余項綠色建筑技術。
這些“地標性建筑群”背后,多家上市公司參與建設或提供配套服務。如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中,維業股份承建了G棟的幕墻項目,上海建工承建了工區園林景觀施工項目,綠茵生態承建了生態公園等其他功能區的園林景觀項目;雄安商服中心項目中,建科院將集成分布式光伏產能、儲能及低壓直流配電,實現用電柔性調節的“光儲直柔”技術體系應用于此,可綜合提升光伏建筑一體化用電效率。
盈峰環境通過“容城縣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協助容城縣高效治理揚塵污染,為新區開展的大規模建設奠定良好環境基礎。據悉,盈峰環境共投入友好型重裝作業設備集群百余臺,搭配以智能小型化設備深度“美顏”城市大街小巷,覆蓋容城縣城區、五鎮三鄉及其下轄114個行政村,并通過智慧環衛云平臺系統,實現容城縣環衛清掃機械化、智能化、精細化。
“雖沒有參與雄安新區高樓大廈的建設,但我們有幸守護這座城,愛護這座城的點點滴滴。維護著新區的碧水藍天,見證著新區的日新月異。”盈峰環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雄安新區的建設正在給參與者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無限的想象空間。
2020年底建成投運的雄安高鐵站,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在站房屋頂兩側鋪設了4.2萬平方米多晶硅光伏組件,總裝機容量6兆瓦,每年可為雄安高鐵站提供580萬千瓦時清潔電力供應。
這些清潔能源除了滿足自用外,更成為企業能夠實現收益的“碳資產”。2021年7月,雄安高鐵站屋頂光伏達成首筆國際綠色碳交易,國網雄安綜合能源公司與澳大利亞YNIWM公司簽署購買協議,將雄安站屋頂光伏項目的67.5萬千瓦時上網發電量形成的碳資產出售對方,可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約465噸。
“雄安有非常好的地熱資源,將來可以用于供熱,也可以進行延伸發電,我們已有非常成熟的技術和案例?!敝袊芙ㄏ嚓P負責人早前表示:“我們很愿意將目前所掌握的新理念和新技術運用到雄安新區的建設中,尤其是在超低能耗建筑領域。”
建科院在年報中直言,推動區域總部管理創新試點,給予公司雄安總部更大的自主權,以更好地推動京津冀城市群的區域市場開拓。
1月18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開展雄安新區近零碳區試點。根據要求,雄安新區將推動實施一批規?;瘍δ堋⒅悄茈娋W、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氫能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凈零排放和碳中和示范工程,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創建一批綠色工廠、園區?!熬G色振興”正成為雄安建設的新標簽。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