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鋰電池企業紛紛拉開定增擴產大幕。
數據顯示,2021年年初至今,申萬行業分類中的18家鋰電池企業中,有11家已經實施定增或已披露相關定增預案,合計募集金額預計逾650億元。定增(預計)募集金額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為寧德時代(300750.SZ)(450億元)、國軒高科(002074.SZ)(73億元)和孚能科技(688567.SH)(45億元)。
孚能科技證券部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認為,未來我國新能源市場會非常大。目前,公司主營的新能源汽車電池以及已經帶來部分收入的儲能電池,前景都很廣闊。”此外,保力新(300116.SZ)和蔚藍鋰芯(002245.SZ)方面也向記者表示,近年兩輪電動車和電動工具市場對鋰電池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
定增擴產
據中汽協數據,2021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9.5%和157.5%;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82.0萬輛和76.5萬輛,同比增長1.6倍和1.5倍。
在下游需求的強勁推動下,鋰電池企業產銷兩旺,紛紛定增擴產。
2021年8月,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披露高達582億元的定增預案,募集資金將用于旗下7個項目的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2022年1月,寧德時代該次定增的注冊稿顯示,此次募資金額降為450億元,預計建設項目調整為5個。
寧德時代方面在定增預案中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即將邁入“TWh”時代;在加快推進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儲能市場潛力巨大,將帶動儲能鋰電池市場快速增長;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鋰離子電池企業,在產品技術、客戶資源、人才聚集以及規模效應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可期。
2021年9月,軟包電池龍頭孚能科技披露52億元的定增預案。2022年3月,更新后的定增公告內容顯示,孚能科技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5.2億元,其中39.2億元將用于“高性能動力鋰電池項目”,其余6億元將用于“科技儲備資金”;預計定增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產12GWh動力電池系統的生產能力。
孚能科技方面表示,我國出臺多項政策推動“雙碳”任務的完成,新能源汽車推廣為主要抓手。公司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的建設及配套研究開發,從而增加公司產能并提高綜合競爭力。動力電池性能直接決定新能源汽車性能,公司需要在核心技術和生產工藝領域樹立更高的技術和工藝壁壘,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
同時,2021年7月,保力新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2.5億元用于2個項目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2021年10月,蔚藍鋰芯(002245.SZ)擬定增募資25億元用于其2個項目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同月,鵬輝能源(300438.SZ)擬定增募資2.29億元用于購買標的公司股權;2022年2月,長虹能源(836239.BJ)擬定增募資購買標的公司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蔚藍鋰芯曾于2021年3月和10月兩次披露定增預案,預計募資金額分別為15億元和25億元。
蔚藍鋰芯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解釋稱:“2021年3月份的定增和目前的定增是同一個方案,中途停止后做了一些調整和變更。和新能源汽車用的動力電池一樣,近年公司聚焦的電動工具電池市場也增長非常快。”
蔚藍鋰芯表示,目前動力鋰電池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公司鋰電池產品主要應用于小型動力系統,聚焦于電動工具、電踏車,以及以吸塵器為代表的家用清潔電器等市場。本次募集資金按照輕重緩急程度依次投向年產20億 AH 高效新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高效新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二期)及補充流動資金等項目。未來募投項目建成后,公司產能將進一步增長,形成更明顯的規模優勢,發揮公司在高倍率電池領域的優勢。
此外,2021年初至今,維科技術(600152.SH)、欣旺達(300207.SZ)、國軒高科(002074.SZ)和聲光電科(600877.SH)已紛紛通過定增方式實際募資分別為7億元、39億元、73億元和9.5億元,用于項目、資產收購和引入戰略投資者。
“虧損只是暫時性的”?
盡管行業企業紛紛定增擴產,但仍有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記者梳理發現,在已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的鋰電企業中,孚能科技、保力新和維科技術等上市公司預計將出現虧損。
2022年2月28日,孚能科技發布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當期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9.74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凈利潤為-12.85億元,較2020年(-3.31億元和-5.42億元)虧損幅度有所擴大。
孚能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自2020年下半年,原材料持續高企,鎮江一期產能爬坡,折舊費用的增加,降低了公司毛利;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等綜合原因導致了公司凈利潤下降。公司目前已和主要供應商簽訂鎖量協議,以及提高產能爬坡速度等多途徑扭轉虧損。
“首先,公司目前的虧損只是暫時性的。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不可能一直上漲,價格總歸要回落。同時,我們也在同客戶戴姆勒談調價的問題。”上述孚能科技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此外,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動兩輪車、儲能及低速智能出行領域的保力新,也再次陷入虧損。
2022年1月25日,保力新披露2021年度業績快報,預計當期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1億元~-1.58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1億元~-1.58億元。
保力新方面表示,公司虧損主要是因鋰電池上游核心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但電池價格向下游客戶傳導明顯滯后,導致下游銷售價格漲幅顯著低于原材料價格漲幅;公司部分生產產線落后及產能利用率相對偏低,導致公司生產成本較高。
“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時公司產線落后、產能利用率低等問題,是公司虧損的重要原因。”上述保力新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
不過,該保力新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主要產品為小圓柱磷酸鐵鋰電池,主要應用于電動兩輪車、儲能及低速智能出行領域。近年汽車用動力電池需求爆發、市場產銷兩旺,而兩輪電動車的市場也不錯。2018年4月,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國標出臺,要求整車重量不高于55kg,“輕量化”成為趨勢,驅動用鋰電池代替原來的鉛酸電池。在國標的加持下,雅迪、愛瑪等頭部企業也會逐步鋰電化,為兩輪電動車鋰電池市場帶來增量需求。
“原材料上漲”和“折舊增加”,同樣導致了維科技術的虧損。2022年1月29日,維科技術方面表示,預計公司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1.2億元,扣非凈利潤為-1.58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維科技術方面表示,公司正處于產能擴張期,折舊成本大幅增加,而產能提升對業績帶來正向效應會有時滯。且2021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鈷酸鋰等主材大幅漲價,進一步壓縮原有利潤空間。同時,公司合資企業江西維樂電池有限公司(公司持股比例為42%)影響合并報表利潤約-2450萬元;公司聚合物鋰電池產線整合調整升級,預計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500萬元,處置固定資產損失約1100萬元;公司按會計準則要求,預計計提應收賬款減值準備約3100萬元。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