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履職的第10個年頭。多年來,他從綠色發展、電池回收、低碳發展等方面提出多個建議。2022年全國兩會,張天任提交了共4項議案和23項建議,重點圍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立法、新能源產業發展、氫能儲能產業、綠色低碳示范區、長三角產業合作、制造業數字賦能等內容展開。
避免新能源行業惡性競爭
國內新能源產業正迎來爆發增長,在政策利好頻出、技術加快迭代及使用成本降低等多種因素的促使下,新能源發電量持續提升。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34億千瓦,占全國新增發電裝機的76.1%;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增長,達到2.48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29.8%。
“但在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穩步增長、新能源發電量再創新高的當下,仍存在不利于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與弊端,例如部分地區消納能力不足、行業惡性競爭加劇、各層級各專項規劃不能有效銜接等等。”張天任表示,新能源發電產業有待進一步規范,推動健康有序發展。
其中,行業惡性競爭情況值得關注。張天任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的項目開發方式往往將新能源資源配置給了并沒有意愿長期持有運營項目的主體,進而出現發電企業“買買買”、制造業企業“賣賣賣”的亂象。同時2021年由于上游原料大幅漲價,光伏電池和風機等相關價格也大幅上調,而下游在補貼政策取消后,承受了投資額上漲和平價上網的雙重壓力,客觀上抬高了新能源運營成本。
張天任建議,應大力加強儲能體系建設,盡快出臺儲能專項規劃,推動落實新能源項目配置儲能設施的支持政策,確保新能源送得出、供得上、用得好。同時,建議推動新能源+農業、治沙、漁業、旅游等項目,開展新能源+建筑、交通項目,將光伏等新能源直接與建筑物相結合,作為建材使用,同時生產電力。
另外,在增強區內電網跨省互聯,充分發揮互濟作用的同時,張天任建議調整國家財政補貼支持方式,能夠保持電價補貼的長期穩定,也能合理規范市場,促使產品合理定價,避免惡性競爭。
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張天任認為,一方面構建統一開放、高效運轉、有效競爭的電力市場體系,出臺靈活的電價政策。加快完善輔助服務市場機制,有序開展容量市場和輸電權市場建設。另一方面,繼續完善全國碳市場交易體系,分步有序推動其他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分階段引入CCER、碳匯等交易產品,建立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機制,積極引導社會投資。
加快動力能源轉型
氣候變化是人類發展的最大挑戰,汽車尾氣是公認的碳排放大戶。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接近3億輛,位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5.5億輛。如果新增汽車為零排放或超低排放,加上存量汽車更新陸續轉向電動化,我國道路交通排放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因此,我國加快動力能源轉型,推動能源革命,勢在必行。
張天任建議盡快明確動力能源轉型規劃圖。加快動力能源轉型是未來相當長時間的主旋律。目前,海南是我國首個明確提出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省份,國內多家汽車廠紛紛跟上,開始制定相關發展戰略,但我國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仍一直未明確,全行業全社會都在觀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減碳的速度與效果。
在交通領域,張天任建議研究出臺新能源應用配套政策措施。在公共交通方面使用新能源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個人出行方面實行道路通行、停車費用減免等優惠政策,引導全社會綠色低碳出行。
同時,包容支持新型動力能源發展。張天任指出,低速四輪電動車是新能源交通出行工具的有機組成部分。這類電動車由鉛蓄動力電池或鋰離子電池等新型動力能源驅動,每輛車的售價3至5萬元,不需要政府補貼;平均每百公里耗電約為10千瓦時,比傳統燃油車節約使用成本約70%,建議包容支持新型動力能源發展,不能限制鉛蓄動力電池發展,讓低速電動車技術路線由市場和消費者決定。
為制造業龍頭數字賦能
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則大而不強,核心技術瓶頸短板多,在信息化程度、結構優化升級、企業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深耕制造業30多年的張天任在調研中發現,目前大多數企業數字化能力和水平普遍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我國制造業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首先是數據應用價值創造不夠大,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尚未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內部數據鏈,加上數字挖掘和分析能力不足,導致企業數據應用還未能創造最大價值;同時,企業數字化人才較為短缺,數字化生態構建能力也不強,提供的大多數是通用解決方案,難以滿足制造企業個性化、一體化需求。
張天任建議,首先要實施數字化轉型扶持政策。在國家層面健全專項工作機制,建立專項扶持資金,鼓勵和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搭建面向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打造一批數字化標桿項目。
同時,支持數字化人才招引培訓。出臺制造業龍頭企業引進數字科技人才相關優惠政策、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制度。數字化專業服務方面,張天任建議政府加大公共數據開放力度,建立健全不同層面的數字化服務“資源池”,讓制造業龍頭企業更加便捷地“上云用數”。同時,在國家層面組建數字化專家咨詢指導團隊,為制造業龍頭企業提供“一對一”專業服務,全力打造數字化轉型供給側生態。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標簽: 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