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10日,以“數字技術助力金融服務安全有溫度”為主題的中國數字金融合作論壇2023新春峰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在以“數字技術助力金融業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為題的圓桌討論上發言,他指出,中國數字金融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金融下一步發展要破除“四個約束”,在其不斷迭代的進程中,努力做到三個“雙向賦能”。
董希淼認為,中國數字金融將在后疫情時代迎來高質量發展階段,甚至可能進入發展的黃金十年。這樣判斷,基于當前和未來四個方面的因素: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要求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用戶需求深刻變遷倒逼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創新引領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支撐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
董希淼提出,進一步發展數字金融要破除四個方面的約束:一是破除制度約束,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構建更完善的法律制度環境;二是破除機制約束,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發揮好金融機構主體作用;三是破除文化的約束,加快培育數字文化和數字人才;四是破除監管約束,應用監管科技加強和改善對數字金融的監管,包括應用合規科技提升銀行風控能力。
董希淼認為,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數字金融,數字金融在不斷地迭代,未來比較理想的是做到三個“雙向賦能”。
第一個雙向賦能是數字經濟與數字金融雙向賦能。數字經濟是數字金融發展的最大紅利,要增強數字經濟發展對數字金融的加速效應;數字金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要提升數字金融發展對數字經濟的服務能力。
第二個雙向賦能是數字金融與數字技術雙向賦能。金融要優化資源配置,支持數字技術加快發展,數字技術要持續引領數字金融發展。在內外部高度不確定的大環境之下,要共同提升數字金融和數字技術自主創新的能力。
第三個雙向賦能是制度創新與技術進步雙向賦能。數字金融發展下一個瓶頸可能在于制度創新,應“軟硬兼施”,從“軟環境”和“硬技術”兩個方面筑牢未來發展底座,推動數字金融在國內提高貢獻度,在全球提升競爭力。
(文章來源:新京報)
標簽: 數字金融